崔永元的“神回答”呼唤真正的乳业巨头
(2013-03-06 00:16:23)
标签:
崔永元神回答乳品业全产业链一盘散沙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
香港对婴儿奶粉出境实施了最严厉的限购措施,国产奶粉安全问题在两会前夕再度成为焦点。3月3日两会现场。对于“你对中国国产奶粉有信心吗”的追问,全国政协委员、CCTV主持人崔永元直截了当地说:“当然没信心啦。”记者问:“不是说中国内地奶粉99%是合格的吗?”小崔说:“我哪知道1%在哪里呀?”(《潇湘晨报》3月4日报道)
崔永元的回答,巧妙利用了“99%之虚”与“1%之实”的民间判断,既说出了消费者的心里话,也表达了对乳企及市场监管者的不信任。99%合格是个什么概念?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国内奶粉生产标准等问题还需解决。看看,连生产标准都还处在不确定的状态,99%合格又有多大意义?再说,以有关部门对产品检验程序来看,检验一般只按企业提供的样品来进行。如此一来,99%合格又进一步缩水为“只对样品负责”,并不保证样品的真假,这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又怎么能有信心?
沸沸扬扬的阜阳劣质奶粉案,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案,实在把国人吓怕了。如今的年轻夫妻,养育子女所需的奶粉,十之八九都从国外邮购。奶粉这样的“内需”非常实在,根本不用谁来刺激,可是不争气的国内乳品业,硬是把这样一块大市场,拱手让给了国外商家。
由此也不难看出,从国家层面来看,拉动内需决不是“涨工资”、提升百姓消费能力那样简单。食品安全领域的依法监管,就是拉动内需的强力助推剂。买有所需、买之放心,彰显的是“监管也是生产力” 。从企业的角度说,与其埋怨消费者不信任,不如下大力气做强品牌,用实实在在的诚意,唤回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国内乳企为什么得不到消费者信任?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浮燥心态左右下,自身可控的产业链太短——生产奶粉的,对上游奶源无法控制;生产原奶的,对奶牛饲料无法控制——三鹿事件之后,某地奶牛专业户曾发生过原奶中没有添加三聚氰胺,却被收奶者捡出三聚氰胺的事,几经调查才得知,是其上游的饲料提供商在奶牛饲料中添加了三聚氰胺。看起来,在中国搞乳品企业,如果做不到从奶牛饲料到销售渠道的全产业链可控,产品质量就不可能得到保证。
崔永元的“神回答”虽然幽默,但让人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无奈。三聚氰胺风波之后,我们本指望奶业巨头们能够依靠品牌的统驭力量,或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改变奶源的“一盘散沙”现状。可是几年下来,中国奶业依然顽固依托“低成本”,建立行业共同利益,惟独置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令人非常不解的是,计划经济经束了这么多年,“生产决定消费”的观念在乳品业仍然大行其道。中国乳品业的企业家们,怎么就没有相应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怎么就没有一个扛起“全产业链”大旗、敢于向消费者真正负责的人呢?
崔永元的回答,巧妙利用了“99%之虚”与“1%之实”的民间判断,既说出了消费者的心里话,也表达了对乳企及市场监管者的不信任。99%合格是个什么概念?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国内奶粉生产标准等问题还需解决。看看,连生产标准都还处在不确定的状态,99%合格又有多大意义?再说,以有关部门对产品检验程序来看,检验一般只按企业提供的样品来进行。如此一来,99%合格又进一步缩水为“只对样品负责”,并不保证样品的真假,这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又怎么能有信心?
沸沸扬扬的阜阳劣质奶粉案,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案,实在把国人吓怕了。如今的年轻夫妻,养育子女所需的奶粉,十之八九都从国外邮购。奶粉这样的“内需”非常实在,根本不用谁来刺激,可是不争气的国内乳品业,硬是把这样一块大市场,拱手让给了国外商家。
由此也不难看出,从国家层面来看,拉动内需决不是“涨工资”、提升百姓消费能力那样简单。食品安全领域的依法监管,就是拉动内需的强力助推剂。买有所需、买之放心,彰显的是“监管也是生产力” 。从企业的角度说,与其埋怨消费者不信任,不如下大力气做强品牌,用实实在在的诚意,唤回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国内乳企为什么得不到消费者信任?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浮燥心态左右下,自身可控的产业链太短——生产奶粉的,对上游奶源无法控制;生产原奶的,对奶牛饲料无法控制——三鹿事件之后,某地奶牛专业户曾发生过原奶中没有添加三聚氰胺,却被收奶者捡出三聚氰胺的事,几经调查才得知,是其上游的饲料提供商在奶牛饲料中添加了三聚氰胺。看起来,在中国搞乳品企业,如果做不到从奶牛饲料到销售渠道的全产业链可控,产品质量就不可能得到保证。
崔永元的“神回答”虽然幽默,但让人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无奈。三聚氰胺风波之后,我们本指望奶业巨头们能够依靠品牌的统驭力量,或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改变奶源的“一盘散沙”现状。可是几年下来,中国奶业依然顽固依托“低成本”,建立行业共同利益,惟独置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令人非常不解的是,计划经济经束了这么多年,“生产决定消费”的观念在乳品业仍然大行其道。中国乳品业的企业家们,怎么就没有相应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怎么就没有一个扛起“全产业链”大旗、敢于向消费者真正负责的人呢?
前一篇:中介机构的“负能量”应该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