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箱丢失严重”折射的不仅是公民素质
(2012-10-31 17:15:50)
标签:
大连垃圾箱奢侈官场价值观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
大连市今年新增的部分新式果皮箱和垃圾桶丢失、损坏现象严重。5月至今,城区有约150只垃圾桶、100只新式果皮箱丢失或损坏。针对这一情况,环卫公司发动工人沿街寻找,日前,有一位清扫工发现有丢失的垃圾箱在一户居民的院内摆放着,里面还盛放着酸菜。(《华商网》10月30日报道)
这本来是一条并不起眼的小新闻,可是一经上网,却引来数万网民的围观跟帖。不用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网民的关注点,并没有放在“偷窃和损害垃圾箱的市民素质”上,而是发现了新的“扒粪”点。
报道中,“花800万设8000个垃圾收集容器”的表述,很容易地让人们推算出,每个垃圾筒或垃圾箱高达1000元。而这样的投入,又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作为陈放于街头的垃圾容器,从使用价值看,是否有必要如此奢侈;从采购过程看,是否真的应该支付这么贵的价格。前者涉及到决策过程是否科学民主,后者涉及到政府采购是否公开透明。
其实,除了垃圾筒升级换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原报道间接告诉读者的,还有一个管理的疑问:价格这么高的垃圾容器,难道就只是单摆浮搁地放在街头?为什么连起码的固定都没有?偷起来这么容易,到底是该埋怨市民素质低,还是该批评管理者没尽到责任?有网友极而言之地认为,管理者可能巴不得丢得多一点,快一点,这样就要继续采购,就有机会和制造商一起发财了。虽然我们不愿相信这话是真的,可是这样的管理,却实在让人想不出可信的推责理由。
为了XXX,本市投巨资引入XXX……这样笼统的表述,经常出现在媒体中。而在“为了”和“巨资”之间,到底有多少应该阳光却实则暗箱的操作?到底有多少权利需要尊重?却成了百姓关注、官方忌惮的敏感点。再举个例子,如今走在大街上,很多纯属口号、概念的宣传语,早已从布条横幅的简陋中,走向了由专业公司设计和施工的展板上。区一级搞了不算,街道一级也要搞。而成本提高了多少?有没有必要这么花钱?官方和百姓的价值观,往往截然相反。“垃圾箱丢失严重”的报道,公众挖出的关注点,为什么和报道者的初衷不一致,原因就在于此。
这本来是一条并不起眼的小新闻,可是一经上网,却引来数万网民的围观跟帖。不用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网民的关注点,并没有放在“偷窃和损害垃圾箱的市民素质”上,而是发现了新的“扒粪”点。
报道中,“花800万设8000个垃圾收集容器”的表述,很容易地让人们推算出,每个垃圾筒或垃圾箱高达1000元。而这样的投入,又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作为陈放于街头的垃圾容器,从使用价值看,是否有必要如此奢侈;从采购过程看,是否真的应该支付这么贵的价格。前者涉及到决策过程是否科学民主,后者涉及到政府采购是否公开透明。
其实,除了垃圾筒升级换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原报道间接告诉读者的,还有一个管理的疑问:价格这么高的垃圾容器,难道就只是单摆浮搁地放在街头?为什么连起码的固定都没有?偷起来这么容易,到底是该埋怨市民素质低,还是该批评管理者没尽到责任?有网友极而言之地认为,管理者可能巴不得丢得多一点,快一点,这样就要继续采购,就有机会和制造商一起发财了。虽然我们不愿相信这话是真的,可是这样的管理,却实在让人想不出可信的推责理由。
为了XXX,本市投巨资引入XXX……这样笼统的表述,经常出现在媒体中。而在“为了”和“巨资”之间,到底有多少应该阳光却实则暗箱的操作?到底有多少权利需要尊重?却成了百姓关注、官方忌惮的敏感点。再举个例子,如今走在大街上,很多纯属口号、概念的宣传语,早已从布条横幅的简陋中,走向了由专业公司设计和施工的展板上。区一级搞了不算,街道一级也要搞。而成本提高了多少?有没有必要这么花钱?官方和百姓的价值观,往往截然相反。“垃圾箱丢失严重”的报道,公众挖出的关注点,为什么和报道者的初衷不一致,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