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积理而练识-马龙生评论
积理而练识-马龙生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899
  • 关注人气:7,9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空饷”的总根源在哪里

(2012-04-29 03:04:42)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42岁的女人王辉,自2011年6月当选为山西省文水县副县长——这位山西雪恩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前董事长——即陷入当地政界与坊间的争议中。记者调查获知,自1992年开始在京晋两地经商至2007年进入政界的15年间,王辉在县民政局“从来不上班”,却一直领着工资,是为“吃空饷”。山西省吕梁市新闻办昨日发布消息,已派出调查组进行调查。(《新快报》4月22日报道)

近年来,不少公务员或其他公职人员被曝光“吃空饷”,而有的被曝光者所在单位,一方面不得不组织查处,一方面又查处得不坚决、不彻底。比如,有的被曝光者已白领数十万的工资,所谓查处却只是去职了事,没人追回吃进的空饷。不能不说,一些官方机构在“吃空饷”问题上的昏庸麻木,使公共财政成了非常可怜的“冤大头”。而吃了15年空饷,还能当上副县长,说明吃空饷在一些党政官员心目中,根本就“不算个事”。

在吃空饷问题上,官方与民间的认识为什么存在巨大差异?我以为主要是公权运行的顶层设计存在问题,导致对公职人员激励与约束失当、部门利益蒙蔽、架空相关制度造成的。

说到吃空饷,很多人恐怕还不会忘记,前几年官场出现过“鼓励官员下海”的风潮,很多省级政府出台文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公务员辞职从事非公有制企业工作,辞职者可领取相应的工资补偿。本来,按照国家规定:“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者被辞退后,不保留国家公务员身份,自批准之月的下月起停发工资。”但是当时“带薪下海”、“补偿下海”的做法却非常普遍。在这股风潮下,有的下海发了财,有的呛了水又回头上了岸。由于当初的文件多为“鼓励”,对于后遗症鲜有预案,从而引出了一批不明不白吃空饷的人。

一个部门,出现了吃空饷的人,部门负责人自然心知肚明,但是为什么还要容忍,这就不能不从制度上找原因了。有的机关发工资,是通过人事部门打到领取者的工资卡里;而有的机关是把工资打到部门账户。哪些人脱岗,部门负责人不报,人事部门就只能按例打工资。这样的机制,不仅给相互勾结吃空饷提供了空间,也为及时发现、查处吃空饷现象平添了障碍。对于王辉,机关办公室主任本来已如实填写为“不上班”,却被局长制止,“把工资留在局里,给大家发点福利什么的。”在百姓看来难以容忍的制度漏洞,在一个县的民政局,竟以如此轻描淡写的方式,存在长达十几年。

激励与约束失当也好,部门利益蒙蔽、架空制度也罢,说到底还是“公务员待遇终身制”这一顶层设计埋下的隐患。置身于这样的“保险柜”里,管理上的人情味儿,自然要浓得化不开。吃几年空饷算什么?“把工资留在局里面,给大家发点福利”自然也没什么大不了。“待遇终身制”为何强硬?深入来看,还在于凡涉及个人及小团体利益的改革,公权还远不具备只忧国民、拒绝“自肥”的境界。换言之,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那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