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胶囊的检定到底谁说了算
(2012-04-19 10:16: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
近日,“毒胶囊”事件在社会上持续发酵。尽管媒体的报道拿出了检测数据,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这些数据尚不能作为执法依据。换句话说,只有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抽检之后,才能确定哪些产品铬超标。此言引发了舆论的争议——媒体报道明明有检测结果,而且是足够权威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为什么国家药监局还要检测相关产品?有学者认为,只要是我国政府认定的权威检测机构,其出具的检测结果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不能因为这个检测机构隶属于另一个部委,就不予承认。(《中国青年报》4月18日报道)
平时只做宏观指导,具体查处全交给地方药监部门。可能是早已习惯了从容不迫,国家药监局在事关群众用药安全的紧要关口,不仅依然不紧不慢,而且还把“我的地盘我做主”直接移植到了不得不亲自出马的调查行为中——不论是谁做出的检测,一概不能算数。让我查,就只能按我的下属机构做出的检测结果而认定。而在这种表面的“规范”之下,公众读出的,却是很多丰富的社会内容。
药企出了问题,作为药监局当然责无旁贷。自己没能发现,别人发现了自觉很没面子。为了或多或少地挽回面子,用冠冕堂皇的方式降低负面影响,就几乎成了一个必然选择。仔细分析,其手法无非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把“毒胶囊”事件边缘化。你说胶囊铬含量超标,请你拿出证据。你有了证据,他又说你的证据不能算数,我的证据才算数。如果你再问:你的证据什么时候才能拿出来?他可能又会说:正在取样抽查,目前还没有时间表。而等他拿出了抽查检测结果,事件的热度已经降温。在已经无人关注之后,一起本来明显的“失察责任”,却可能在“科学、规范”的掩盖下,反倒因为“高度重视,督查有力”而化为无形。
二是把“毒胶囊”事件拖至混沌状态。事件被揭露,当事者毁灭罪证之急切,从工业明胶生产商纵火焚烧资料中可见一斑。从4月15日报道出来到现在,涉事单位还有多少罪证留在那里,等着你去查?“只有在国家药监局进行了抽检之后,才能确定哪些产品铬超标”,问题是你的抽检到现在还没有进行,等你拿到了检测样品,如何保证不被早有准备的涉事企业做过手脚呢?
三是把“毒胶囊”事件的问题根源尽可能推向上游。“毒胶囊”事件沸沸扬扬,可是9家药企无一向社会道歉,有的企业甚至认为自己也是受害者。为什么会这样,我以为这与国家药监局的上述态度密切相关。众所周知,作为空心胶囊的用户,其产品又是治病救人的药品,对空心胶囊的用前检验是责无旁贷的。但是国家药监局发出“我的检测才算数”的说法,给药企带来了很大的“变数”想象。从常理来看,国家药监局存在着既不能太消极、又尽量少承担责任的心理预期,所以为药企开脱,把责任推向药品行业之外的明胶生产商,自然成了最符合逻辑的选择。
平时只做宏观指导,具体查处全交给地方药监部门。可能是早已习惯了从容不迫,国家药监局在事关群众用药安全的紧要关口,不仅依然不紧不慢,而且还把“我的地盘我做主”直接移植到了不得不亲自出马的调查行为中——不论是谁做出的检测,一概不能算数。让我查,就只能按我的下属机构做出的检测结果而认定。而在这种表面的“规范”之下,公众读出的,却是很多丰富的社会内容。
药企出了问题,作为药监局当然责无旁贷。自己没能发现,别人发现了自觉很没面子。为了或多或少地挽回面子,用冠冕堂皇的方式降低负面影响,就几乎成了一个必然选择。仔细分析,其手法无非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把“毒胶囊”事件边缘化。你说胶囊铬含量超标,请你拿出证据。你有了证据,他又说你的证据不能算数,我的证据才算数。如果你再问:你的证据什么时候才能拿出来?他可能又会说:正在取样抽查,目前还没有时间表。而等他拿出了抽查检测结果,事件的热度已经降温。在已经无人关注之后,一起本来明显的“失察责任”,却可能在“科学、规范”的掩盖下,反倒因为“高度重视,督查有力”而化为无形。
二是把“毒胶囊”事件拖至混沌状态。事件被揭露,当事者毁灭罪证之急切,从工业明胶生产商纵火焚烧资料中可见一斑。从4月15日报道出来到现在,涉事单位还有多少罪证留在那里,等着你去查?“只有在国家药监局进行了抽检之后,才能确定哪些产品铬超标”,问题是你的抽检到现在还没有进行,等你拿到了检测样品,如何保证不被早有准备的涉事企业做过手脚呢?
三是把“毒胶囊”事件的问题根源尽可能推向上游。“毒胶囊”事件沸沸扬扬,可是9家药企无一向社会道歉,有的企业甚至认为自己也是受害者。为什么会这样,我以为这与国家药监局的上述态度密切相关。众所周知,作为空心胶囊的用户,其产品又是治病救人的药品,对空心胶囊的用前检验是责无旁贷的。但是国家药监局发出“我的检测才算数”的说法,给药企带来了很大的“变数”想象。从常理来看,国家药监局存在着既不能太消极、又尽量少承担责任的心理预期,所以为药企开脱,把责任推向药品行业之外的明胶生产商,自然成了最符合逻辑的选择。
后一篇:“吃空饷”的总根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