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开“敏感问题” 何谈“没有猫腻”
(2012-02-29 10:20:57)
近日,某网出现网帖,上显示湖南涟源市经济开发区公开选调15名工作人员的考生成绩表,成绩表备注一栏有“市领导打招呼”、“家景好”等字眼,网帖引起数千网友转发评论。涟源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帖(部分)是落榜考生杜撰发泄所为,此次选聘严格按照公开选调程序完成,不存在关系户、金钱户一说。(《新京报》2月22日报道)
涟源市的这次招聘,网友上传的信息,既有名次等数据信息,更有左右数据的社会背景资料,比较丰富、生动。可是与网友上传信息的生动相比,涟源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的回复,则贫乏得让人生厌。从情理来看,尽管谁也不敢肯定,网友上传的信息全是准确的,但是作为人事局官员的回复,一方面声称是落榜者在杜撰发泄,一方面又承认“谁的背后都难免会有一些社会人事关系”。对于公众最关心的“备注”中标明的领导夫妻、亲戚关系等,该工作人员又表示该问题“比较敏感,但选调招聘严格按照程序走。”。这样的回答,与网友的关注点显然有着很大错位——发帖者上传这样的信息,等于是一种举报。而举报的本质诉求,是名次靠前的胜出者,为什么都有背景?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人们最大的疑问是,你的程序是科学合理的吗?
前几年,河南固始县公选乡长,名单还未公布,网友们就“猜”出其中干部子弟的当选率,而最终结果,又极为残酷地证明了网友的预测非常准确。不能不说,类似这样的“巧合”,绝不是一些表面的“程序”所能解释的,而是社会潜规则完全左右了所谓的公选。目前围绕事业单位招聘的腐败,恐怕比任何文件规定的“不准”要复杂很多,也隐蔽很多。有硬框框的政策,可以量化的考试成绩,都比较容易落实。但是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实施细则,以及需要一定主观裁量的面试,往往容易为腐败或不公提供机会。
涟源市人事局官员在绕开“敏感问题”的前提下,大谈“没有猫腻”,显然是把表面的程序公平与实质公平混为一谈。当地人事局如果真想驳斥落榜者的杜撰发泄,为什么不正面回应“管理区书记夫人”、“政协主席表弟”、“副市长侄女”的亲属关系是否属实?他们的面试过程、面试成绩是否很有底气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