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权益十年梦 “胶水中毒”今又来
(2012-02-11 14:24: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
在广州一家皮具厂打工的陈锡隆突然昏倒街头。直至凌晨才被发现,被送到三九脑科医院抢救数日,仍然重度昏迷。自2011
年12月以来,广州不少医院陆续发现二氯乙烷中毒病人,中毒症状无不与陈锡隆相仿。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均来自白云区各小皮具厂,从事着与胶水直接接触的“流水线工序”。截至目前,广州已有4
例疑似“胶水中毒”死亡,还有不少中毒者挣扎在死亡边缘。(《羊城晚报》2月10日报道)
听到这个消息,人们一定不会忘记,早在10年前,就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河北白沟数名打工妹被毒胶水熏死”事件。当年的白沟事件惊动了上层,地方官员们又是彻查又是整改地一通忙活。10年之后,人们不知现在的白沟怎么样了,却又看到相同的悲剧在广州重演。如果说10年前的用工还是“买方市场”,劳动者还属“愿打愿挨”的话,那么10年后的今天,用工市场出现了“招工难”,但“胶水中毒”依然出现?虽然政府有关部门承诺,对中毒者给予免费治疗,受害者的经济负担可以减轻一些。但是不论是谁埋单,损失总是客观存在的,追究责任,总结教训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从社会通则的角度来理解,那些皮具厂老板们,可能也有一肚子委屈:要说工作条件不好,这个行业不仅从来如此,而且家家如此,比我们的差还多的是,不是也没出事吗?没错!在一个大家只认约定俗成的“行规”、不认可法规的社会背景下,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因为大家都这样干。可是所有的“都这样干”,只是雇主的一面之理,雇工们或没有权利谈这些,或不知道其中的危害有多大。从纯粹的市场概念来说,如此“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什么不正常。可是提供公共管理的政府,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也从纯粹市场的概念出发,听任“愿打愿挨”,那肯定就是不负责的。
皮具作坊“从来如此,家家如此”地侵害劳动者生命安全,在政府官员的政绩薄上算个什么?在当地执法部门的心目中具有怎样的地位?这才是此事的焦点所在。类似于皮具作坊因散、乱、杂而缺乏组织管理的经济形态,在全国各地决非个别。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面对相对复杂的利益主体时,难道政府除了收费收税,就再也没有其它作为了吗?难道发展地方经济就一定要以环境与生命作为代价,对“早晚要出事”的恶劣环境听之任之,只等出了事老板跑路后,再为责任者出钱埋单吗?
这几年,在一些地方,“发展经济”被强化到了不管不顾的极端化程度,种种非理性的做法层出不穷。可是,如果以漠视生命的心态来发展经济,可能在短期内会使一些人腰包鼓起来,但却与现代文明越来越远,与发展的初衷日益相悖。劳工权益十年梦,“胶水中毒”今又来,这难道不值得警醒吗?
后一篇:水价听证为什么不能有第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