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乡村教师享公益 亏这些官员想的出来
(2011-08-22 17:22:22)
8月14日,由崔永元公益基金举办的第五期乡村教育培训班开班,来自黑龙江、湖南偏远地区的100名乡村教师,到北京参加近10天的教学培训和参观活动。但在17日凌晨和晚上,崔永元两次在其个人微博上披露,共查出有8位来自黑龙江的教育官员假冒乡村教师参加了这一培训。作为主办方,崔永元要求相关责任人退回他们已经消耗的费用,并将在调查后向公众交代清楚这些人如何进入乡村教师培训行列的,“崔永元公益基金将尽全力维护慈善的尊严。”(《新京报》8月20日报道)
近一个时期,有关“公益”的话题比较热,人们对公益的关注,大多起源于对公益基金募集、管理、使用中产生腐败的担忧。但是发生在崔永元公益基金的这则新闻,却把我们的视线又拉到因为公权干忧而导致“不该享受公益却在享受”的另一腐败领域。仔细品读这则新闻,实在让人五味杂陈……
据有关资料介绍,2007年9月,崔永元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了“崔永元公益基金”,并将基金的长期目标定为“乡村教师培训”和“口述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保护”。其中“乡村教师培训”的目标为:定向培训乡村教师,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能力。计划每年一期,持续关注中西部乡村教师,并不断创新形式,包括与相关公益组织合作,科学、严格地筛选受训地区和乡村教师。
之所以有教育官员混进乡村教师队伍,争享由善款带来的公益,根本原因在于,上述“科学、严格地筛选”,多少还有些名不符实。不难理解,项目运作中可能存在着经验不足。而在事外之人看来,运作者最不足的“经验”,在于他们可能把很大一部分筛选权,交给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这种失误的致命之处在于,他们恐怕想象不到,一些基层官员“不放过任何好事”的嗅觉有多灵,争抢利益的脸皮有多厚;他们恐怕也不太清楚,在机关里“贪污信息”的现象到底有多普遍——问问这一期培训对象所在地区的乡村教师们,有多少人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回事?
“要求相关责任人退回他们已经消耗的费用,向公众交代清楚这些人如何进入乡村教师培训行列的”,崔永元能做的,可能也只能是这些了。但是这些被崔永元指名道姓公开批评的官员,给其本人以及所在机关带来的负面形象,同样也是实实在在的。对于这些官员,除了应该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其工作机关能否对他们做出处理,让他们付出相应代价,同样也为公众所关注,希望他们能正面回应舆论,以“不护短”的开明态度,给社会一个负责任的说法。
慈善基金在项目运作中出点问题,公众并非不能原谅。不可原谅的,是没有对善款的敬畏态度。在“慈善腐败”为公众所关注的现实背景下,我们很为崔永元对善款支出的较真态度所感动,也希望能在下一步的运作中不断科学、规范,不辜负捐款人的殷殷期待。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