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妨给“高校排行榜”设立一个排行榜

(2011-05-28 11:53:33)
标签:

教育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不久前,已寂静一时的“大学排行榜”再度引发喧嚣。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武书连主编的《挑大学选专业——201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全书110万字,内容包括我国706所普通本科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学科门类排名、本科专业排名。在武书连的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浙江大学以207.91分夺得全国高校综合实力冠军,北京大学以200.34分蝉联亚军,曾经连续14年冠军的清华大学以190.25分屈居季军。榜单一出,公众哗然。“公正吗?”“权威吗?”“可信吗?”面对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大学排名榜单,我们能相信吗?我们该相信谁?(《人民日报》5月27日报道)

    浙大、北大、清华谁排第一,相信不会有人有太多兴趣,因为能考上这三所高校的人毕竟不多。人们更关心的,是那些综合实力不高不低,但是特色是否鲜明的高校,其排名是否客观权威。然而恰恰是这类学校,在排名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人们的置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先说评价机构。大学排行榜的发布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如果评价者本身不具备做大学排行榜的相应资质,或者社会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资质门槛”,则这样的评价就很难说客观公正,难以避免对公众形成误导。

    再说评价方法是否真正科学。如果设定的指标本身就属于“只认大楼,不认大师”、“只讲规模,不讲学养”;分析工具又只以关注度来衡量影响力,再以网络搜索量来考核关注度,数据的多少没有保障,数据的准确性靠主观判断,没有可以服人的客观标准,这样的排名实在难言可信。

    三是评价程序有无监督。真正的名校,早在公众的心目中扎了根,根本不会在意什么“排行榜”。倒是那些各方面都比较一般的大学对排行、对各项专业实力排名等会很在意,因为排名的广告效应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只要有广告效应的存在,就应该警惕排行榜中因利益诉求而导致的“暗箱操作”,评价机构就应该事先引入社会监督以证清白。而林林总总的排名榜,哪一个又有这样的环节呢?

    应该说,对于大学排行榜之类的信息,社会是有需求的。但是从公众挥之难去的置疑来看,围绕着大学排行榜,直接或间接相关者也面临各种挑战:政府面对的,似乎是“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进而应否作为的挑战;从评价选项、评价依据看,又涉及到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化管理、研究方法等一系列的创新挑战;大学排名如何确保真实可信,又面临程序设计“公开、公平、公正”等诚信挑战……

    笔者以为,所有这些挑战,都不可能指望社会自发力量来完成,而应该由政府公共服务来面对。如果再退一步说,起码也应该由政府依照相关法规制定排榜规则,并依照规则对其评价科学性、程序透明度等进行再评定,给大学排行榜再排一个“排行榜”,帮助公众进行把关。这样,排行榜的正面意义才能大于负面意义。
    原新闻: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5-27/061022539045.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