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费电子投诉网为何这么牛
(2011-04-03 00:05:07)
如果有人问,现在干什么才能暴富?那么请你看看“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的经营之道吧!据媒体调查披露,“315消费电子投诉网”为中国电子商会主办的受理消费者投诉的维权网站,网站由中国电子商会授权北京赛亿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具体运营。而在网站运营过程中,中国电子商会以受政府部门委托之名,利用“315消费电子投诉网”收集的消费者投诉信息向企业发出《约谈通知书》,并以“联合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对企业查处、曝光”等相威胁,约谈被投诉企业。同时,该会利用投诉信息在网上曝光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向企业施加压力,迫使企业与网站签订会员协议或不同级别的“战略合作协议”,向企业收取数额不等的费用。(新华网近日报道)
仅仅通过一个网站,却让国内许多知名企业送上不得不送的“会员费”。当然,“会员费”只是一个温柔的名词,就其性质来说,说是绑票者向被绑者家属索要的“赎金”也不为过。这样的为非作歹行为,受到社会的声讨是自然而然的。据悉,“315消费电子投诉网”日前已被有关部门关闭,主管单位也受到了民政部的处罚。
读罢相关新闻,笔者有两点强烈感受,不吐不快。
一是此事的性质太恶劣,但是处理上既显迟滞,又有些轻描淡写。如前所述,这种行为与“网络绑票”的土匪行为没多大区别,已处于刑事犯罪的边缘。可是,仅2010年一年网民对该网投诉就达1380多件次,还被中央电视台七次曝光,才受到姗姗来迟的处理。我们再来看看处理结果:对网站的主管单位,民政部仅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责令该会对直接负责主管人员作出严肃处理,撤换该会消费电子售后专业委员会及“315消费电子投诉网”负责人;不得通过投诉网向企业收取费用,不得与企业发生利益关联,不得继续刊登企业广告;不得以中国电子商会名义向企业发出《约谈通知书》;将投诉网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纳入中国电子商会的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对该会其他收费项目进行自查自纠,规范收费行为。
不难看出,这样的处罚,与其说是对其已往行为做出的处罚,倒不如说是给对方提出了整改建议。人们不禁要问,他们吃进去的黑钱怎么办?中国电子商会声称受政府部门委托,为消费者维权,到底有没有这回事?有没有委托协议?协议上又是怎么规定的?如果委托之事纯属子虚乌有,或者委托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向企业发《约谈通知书》,对企业查处、曝光”的内容,该网站及其主管单位是否涉嫌欺诈?是否应由公安部门来侦察立案?如果欺诈的事实成立,警告这样的行政处罚,是不是轻得有点可笑了?
二是315消费电子投诉网被依法关闭后,变换域名重新运营相似业务网站。该会到底是什么背景?为什么这么牛?在社会上混久了的人都知道,我国的社会团体结构比较复杂,其中比较突出的有这样一类:在组织形式上挂靠某大机关,会里是安置政府机关富余人员、离退休返聘人员的“闲职”岗位;工作内容上,盖章收费,有偿评比,出台一些社会反感、会员不屑的“行规”……中国电子商会是不是这一类?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是否也应该对这一类民间团体的存在方式进行整顿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