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群众不理解的“好事”政府为何还要强推

(2011-04-03 00:01:3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吉林省前郭县与甘肃农垦集团签订协议,在王府站镇建立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按照规划,王府站镇下辖5个村的农民要把承包的1500公顷、合计2万多亩的基本农田转让给王府站镇农业生产合作社,再由合作社把土地转给甘肃农垦集团经营。当地绝大多数农民不愿出让土地,为了逼迫农民签订土地转让协议,当地干部上演了强行上门送钱的一幕。在送钱行动因村民们的抵制而草草收场后,当天大部分村民的粮食直补存折里都收到一笔钱,数额不等。(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

    据该县官员介绍,把土地转给甘肃农垦集团经营,是因为该集团的滴灌项目增收明显,但是技术要求非常高,传统的“一家一户”耕种模式不适用。此外,让甘肃农垦做示范,成功了,教会农民了,地逐渐还给农民,我们不是把土地拿走完事。这是一件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的好事,可是农民们不理解,不支持。

    话说到这里,人们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缘由:政府出于好心,想让传统的耕作上档次,使土地的收益增值,让农民受益。可是所有这些,都还只是停留在理论账上,在粮价上涨预期较强、农民又无法判断这一“好事”能否兑现、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方案又不太靠谱的情况下,采取抵制的态度,当然也不难理解。

    那么,既然群众抵制,为什么还要强推?这就必然涉及到地方政府的为政理念了。如果只按照自己的“精英心态”来关注短期政绩,群众的利益诉求自然要被忽略。当地官员难道就没有扪心自问:既然你们所说这是“好事”,为什么不敢由政府兜底,承诺比现有收益更高?而把失地群众只以外出打工等方式来安置?你们所勾画的蓝图,难道真的万无一失,没有一点风险?这种只算预期收益账,不算未来风险账的做法,不是“只关心自身政绩,不关心群众生存”又是什么呢?

    还有,村镇干部强行给村民送钱,遭到村民的强烈抵制,那些被群众指着鼻子骂的基层干部又是什么感受?又怎么能不以“应付差事”的心态来对待这项工作?如此“以激烈手段收获消极效果”的做法,最终又会落得几败俱伤?

    官员追求政绩不是坏事,但首先要注意依法行政,有关农民土地承包,国家有“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为什么不依照相关规定来做?其次,为什么不能让农民先看到成效、得了实惠之后,再来在做农民的工作?真到了那个时候,你还用的着上演强行送钱的闹剧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