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上GPS的公车由谁来监控
(2011-01-27 18:22: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苏志佳在日前召开的市纪委九届六次全会上透露了公车管理的新招:从春节后开始,广州要首先给市管干部的公车装载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便于监督管理,然后再逐步扩大实施范围。据悉,去年广州已在黄埔区、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局三个单位试点用GPS对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实时全程监控,较好地解决了公车私用问题,试运行期间平均节省费用达到24%。(《广州日报》1月26日报道)
把GPS装到公车上,等于是用高科技帮助监管者盯住了公车的活动范围,这对防止公车私用等腐败现象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技术手段还没有上升到“理念革命”的高度、暂时还要以工具意义存在的背景下,技术被人把玩于股掌、从而无法发挥作用的事,生活中同样屡见不鲜。不难想象,公车安装Gps很容易,但是安装以后由谁来监控?Gps信息敢公开吗?不公开又有什么用?办公厅(局)等公车管理部门,监控其它部门的用车可能不存在问题,但是上司用车,他们还敢监控吗?如果只有“上司的上司”才能监控领导干部用车,同样又有困难——山高皇帝远的上级机关,又怎么可能有精力来做这些事呢?
技术是由人来控制的,尽管以技术手段反腐,不太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我依然赞同这样的做法。因为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从来都是互为因果、互相推动的。不用说别的,互联网技术的问世,解决的就决不是一个生产力问题。所以,给公务车装上GPS,就算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起码也能让公车私用者有所顾忌,事后调查有所依据。在没有最优的情况下,次优同样也是值得追求的。因此,围绕此事展开的思考,就不能是应该不应该安装,而是如何使其效能最大化的问题了。
据悉,给公车安装GPS,早在2009年1月就由广东省政协委员提出,拖至今日才确定实施,确实有点晚。而即使拖了这么久,在全国还算是创新之举,推行之难由此可见。为什么这么难?其实谁也不难悟出:关键还是官场与民间存在着不同的价值体系,在很多事情上官员与百姓想不到一起,感情上无法息息相通。在为民责任感、服务使命感有所欠缺时,一事当前必然只看重相应的级别待遇,看轻自身职责,害怕监督、拒绝监督也就不奇怪了。
众所周知,治理公车腐败,办法并不难想,怕的是决策者根本不去想或不敢想。凡涉及打破常规的事,开头难是肯定的。作为初创,诉求简单一些,做法粗疏一些,这都不难理解,也并非不可原谅。最要紧的,还是有人率先做起来了,后面能否跟上一批,大家一起边做边完善,这才是此举的更大意义所在。
把GPS装到公车上,等于是用高科技帮助监管者盯住了公车的活动范围,这对防止公车私用等腐败现象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技术手段还没有上升到“理念革命”的高度、暂时还要以工具意义存在的背景下,技术被人把玩于股掌、从而无法发挥作用的事,生活中同样屡见不鲜。不难想象,公车安装Gps很容易,但是安装以后由谁来监控?Gps信息敢公开吗?不公开又有什么用?办公厅(局)等公车管理部门,监控其它部门的用车可能不存在问题,但是上司用车,他们还敢监控吗?如果只有“上司的上司”才能监控领导干部用车,同样又有困难——山高皇帝远的上级机关,又怎么可能有精力来做这些事呢?
技术是由人来控制的,尽管以技术手段反腐,不太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我依然赞同这样的做法。因为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从来都是互为因果、互相推动的。不用说别的,互联网技术的问世,解决的就决不是一个生产力问题。所以,给公务车装上GPS,就算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起码也能让公车私用者有所顾忌,事后调查有所依据。在没有最优的情况下,次优同样也是值得追求的。因此,围绕此事展开的思考,就不能是应该不应该安装,而是如何使其效能最大化的问题了。
据悉,给公车安装GPS,早在2009年1月就由广东省政协委员提出,拖至今日才确定实施,确实有点晚。而即使拖了这么久,在全国还算是创新之举,推行之难由此可见。为什么这么难?其实谁也不难悟出:关键还是官场与民间存在着不同的价值体系,在很多事情上官员与百姓想不到一起,感情上无法息息相通。在为民责任感、服务使命感有所欠缺时,一事当前必然只看重相应的级别待遇,看轻自身职责,害怕监督、拒绝监督也就不奇怪了。
众所周知,治理公车腐败,办法并不难想,怕的是决策者根本不去想或不敢想。凡涉及打破常规的事,开头难是肯定的。作为初创,诉求简单一些,做法粗疏一些,这都不难理解,也并非不可原谅。最要紧的,还是有人率先做起来了,后面能否跟上一批,大家一起边做边完善,这才是此举的更大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