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悟本现象”是一定社会生态的折射

(2010-05-30 17:55:27)
标签:

杂谈

    一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养生书,6个月销量突破300万册;湖南卫视、北京卫视请其做节目,粉丝众多;推崇绿豆养生,从而满城尽喝绿豆汤,甚至被认为是绿豆价格上涨的幕后推手;挂号费2000元一次,已经排到2011年,号称京城最贵中医——这就是张悟本,最近常被媒体挂在嘴边的热点人物。当然,这个“热”是争议的代名词。有人认为他的养生观念颠覆了传统,对其备加推崇,也有人说他身份造假、身世造假、违反常识,连起码的行医资格都没有,纯粹是个骗子。(央视《新闻1+1》播出)

 

    从网上跟帖反馈来看,相当多的人对张悟本的“欺骗说”不以为然,而且不少人是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证实张悟本养生方法的有效性,这和医界人士动辄以“资格”、“常识”划线,实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截然不同。

 

    张悟本在民间为什么会如此走红?我以为是一定社会背景催生的结果。其一,现代生活的某些惯性,与真正的健康要求存在很大错位,人们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是却无暇或无力解决。因此,养生成为一个人人认可的新时尚。这只要从各电视台争相开办此类拦目,而且收视率都还不错就能看出。因此,张悟本现象,首先是一种巨大需求的产物。

 

    其二,当前药价虚高、治疗繁琐是一种普遍现象,多花钱、受大罪、折腾人,是人们对“看病难”的最深刻体验。张悟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食疗经,对于“亚健康”人群有着较强的针对性,也符合治“未病”的防控理念,而且食疗的费用较低,安全边际比药疗更高,就算吃不好起码也吃不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张悟本现象,也是一个号准需求之脉的“定位”成功。

 

    其三,炒作,本身是个中性词,没有原罪。张悟本有自己的包装、策划团队,自己又有口才,善表达,说话有感染力。这种类似脱口秀的风格和能力,与电视台追求娱乐化的操作思路更合拍,受众接受起来也更容易,传播效果自然成几何级数放大。

 

    “张悟本现象”是一定社会生态的折射,其中的两点启示应该引起人们注意:一是对张悟本现象的评价,应更多从效果的角度来进行,而不能过多纠缠于“行医资格”之类外在的东西。严格来说,张悟本的所作所为,也算不上行医,最多只能算个食疗顾问;二是即使认为张悟本现象有一定负面作用,也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张悟本及其行为本身,更应该致力于改变这一现象的产生背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