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价是否“报复性上涨”取决于保障房供应力度

(2010-05-11 02:08:21)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吸取2009年下半年房价报复性上涨的教训,不仅要控制购买需求,更要采取切实办法将商品房有效供应提高上去,避免房屋存量过低,一旦短期政策取消,市场出现报复性反弹,出现房价过大起伏。”做出这一提醒的,是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近日,因为顾虑“国十条”、“京十二条”等房地产新政对抑制需求打压较大,对有效供给保障不足,一些业内人士均怀有“报复性上涨”的担忧。(《21世纪经济报道》5月7日报道)

    这样的担忧,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一系列的房地产新政,主旨其实都是围绕着“限制炒房”而展开,非理性需求被抑制,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观望情绪,但是当前存量房和开发力度的不足,也是有相应的数据支撑的。类似房子这样的商品,价格向来都以供求关系来主导,只有在“求”小“供”大的时候,房价才能真正下跌。“供求双降”之下,房价的下跌预期就不可能很高。

    但是,这样的担忧,也有一定的武断。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情况,和2009年报复性上涨之前有所不同。而最大的不同,就是政策保障房的供给力度比较大。仅以北京为例,2010年政策性住房建设用地占全市住房供地50%以上,计划新开工建设和收购政策性住房13.6万套,占全市住宅新开工套数50%以上,竣工政策性住房4.6万套。《中国青年报》5月5日在《北京房价面临报复性上涨压力》中预言:如果京城每年新增十万套保障性住房供应,房市价格将应声而落。从各方面信息综合分析,这个预言有一定的可信度。如果把这个预言和北京市的保障房建设力度联系起来看,“报复性上涨”的可能性,是要打折扣的。

    当然,上述政策保障房的建设与分配,还仅仅停留在计划层面,落实中还有很多未知因素在左右着“报复性上涨”能否预言成真。在建设上,公益性很强的政策,面临市场化开发的利益冲突,保障房用地流拍现象,就是这一冲突的典型体现。那么,政府又该如何解决开发商对政策保障房开发热情不高的问题呢?在分配上,政府同样面临保障谁、保障什么、怎么保障等问题,无论在思路上,还是机制上,目前都还有太多的欠缺。政府如果在这些挑战面前总是被动,所有的调控努力将前功尽弃,“报复性上涨”肯定会不请自来。

    我个人认为,未来房价是否会“报复性上涨”,并不是调控的根本问题。如果我们从民生住房和商品住房“双轨”视角来理解,只要把政策保障房这一“轨”的问题真正解决好了,商品房那一“轨”即使真的出现了报复性上涨,其实也没那么可怕了。因为百姓的住房基本保障解决了,房价再涨,也是有钱人之间的炒作游戏。和普通百姓关系不大,也就不值得关注,因而算不上多大的社会问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