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癔病是一种什么病
(2010-05-05 00:53:59)
标签:
杂谈 |
近日,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三十铺小学的100多名小学生正在操场上出操,突然一些学生出现头晕、四肢无力、腹痛的不良症状,60多名学生被送往医院。在出现这种症状前,学生们闻到了一股浓烈的农药味。但是,“学校四周都是村民的住宅,根本没有化工厂,最近的化工厂离学校也有三公里之远”。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综合内科主任医师朱仲德告诉记者,诊断为群体性癔病。(中国新闻网5月2日报道)
群体性癔病,这个病名近年来已不令人陌生。据有关资料介绍,群体性癔病并不是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筐”,而是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受到刺激、易感人群和社会传导,尤其不能排除最早先发病者受到化学因素诱导的可能。但是不仅此前有小学生接种疫苗出现集体性不适时被称为“群体性癔病”,而且现在这个病种的适用范围,几乎已涵盖了所有查不到病因的群体症状。
在这起小学生集体发病事件中,“不仅学校的师生闻到了这股浓烈的味道,学校周围的村民也闻到了”这一事实,显然佐证了“浓烈农药味”这一刺激源的客观存在。那么,对事件的定性,也就不能仅仅从“查不出器质性变化”的单一角度来认定,更要从刺激源到底是否存在、到底从何而来调查求证,才能比较客观地对社会公众做出交待。
群体性癔病是一种什么病?专家的解释不仅让人“很不解渴”,甚至觉得有些“糊弄人”。这是因为,正在出操的小学生突发症状,总不会凭空发生。即使是心因性疾病,总要有一个“因”存在。那么,这个“因”到底又是什么呢?一个草草的“群体性癔病”结论,带给人们的最大担心,是最终责任被莫棱两可地边缘化,事件的根本教训被广泛忽略。
专家们只从概念的意义上为事件定性,可能也有他们的难处。最大的难处,可能在于小学生吸入的有害气体,专家们事后无法体验,更无从化验。而这也正是普通百姓最为担心的地方:如果遇到有人排放有害气体的伤害,受害者该如何取证?如果无法取证就都被认为是“群体性癔病”,那岂不是冤死了?
在关注度极高的公共事件中,专家的态度往往决定着事件的性质,“定性”当然是专家首先要做的事。但是,在“定性”的基础上,更多地从专业的角度“深入”、再从普通百姓认知能力的基点上“浅出”,对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等进行一番必要的详解,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之法,其惠及大众的价值,并不亚于一次权威的定性。非常遗憾的是,近年来发生的许多类似事件,专家的表现还很难满足公众的这一期待。
群体性癔病,这个病名近年来已不令人陌生。据有关资料介绍,群体性癔病并不是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筐”,而是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受到刺激、易感人群和社会传导,尤其不能排除最早先发病者受到化学因素诱导的可能。但是不仅此前有小学生接种疫苗出现集体性不适时被称为“群体性癔病”,而且现在这个病种的适用范围,几乎已涵盖了所有查不到病因的群体症状。
在这起小学生集体发病事件中,“不仅学校的师生闻到了这股浓烈的味道,学校周围的村民也闻到了”这一事实,显然佐证了“浓烈农药味”这一刺激源的客观存在。那么,对事件的定性,也就不能仅仅从“查不出器质性变化”的单一角度来认定,更要从刺激源到底是否存在、到底从何而来调查求证,才能比较客观地对社会公众做出交待。
群体性癔病是一种什么病?专家的解释不仅让人“很不解渴”,甚至觉得有些“糊弄人”。这是因为,正在出操的小学生突发症状,总不会凭空发生。即使是心因性疾病,总要有一个“因”存在。那么,这个“因”到底又是什么呢?一个草草的“群体性癔病”结论,带给人们的最大担心,是最终责任被莫棱两可地边缘化,事件的根本教训被广泛忽略。
专家们只从概念的意义上为事件定性,可能也有他们的难处。最大的难处,可能在于小学生吸入的有害气体,专家们事后无法体验,更无从化验。而这也正是普通百姓最为担心的地方:如果遇到有人排放有害气体的伤害,受害者该如何取证?如果无法取证就都被认为是“群体性癔病”,那岂不是冤死了?
在关注度极高的公共事件中,专家的态度往往决定着事件的性质,“定性”当然是专家首先要做的事。但是,在“定性”的基础上,更多地从专业的角度“深入”、再从普通百姓认知能力的基点上“浅出”,对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等进行一番必要的详解,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之法,其惠及大众的价值,并不亚于一次权威的定性。非常遗憾的是,近年来发生的许多类似事件,专家的表现还很难满足公众的这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