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铁饭碗 警情就下降”的三大看点
(2010-04-09 22:57:10)
太原市公安局运行机制改革全面启动,几乎颠覆了原有的“铁饭碗”体制——竞聘机制实行双向选择,等级化管理。通过网上考评,将所有警官、警员划分为优等、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果、工作业绩和职务聘任直接挂钩,优劣一目了然。改革后,内设一级机构精简了49%,二级机构精简了63%,机关精简33.7%的人,充实到派出所,各类警情大幅下降。(《京华时报》4月8日报道)
太原警界这次改革的精髓,概括地说就是围绕打破铁饭碗而展开的。这对于公务员序列的公安队伍来说,显然既不是一件小事,也不仅对警界才有意义。打破铁饭碗,警情就下降,在我看来起码有三大看点值得关注。
其一,打破“铁饭碗”,能唤起责任心。无法否认,“危难之处显身手”是警察的主体形象。但是任何一支队伍,只要是由人来组成的,就必然要有好、中、差,也会存在工作不到位,缺少责任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更多还是决定意识的“存在”在起作用。以职业价值来评价,警察也许都不能算是很好,但是在“公务员”、“铁饭碗”的金身之下,警察队伍显然也值得一“混”。民警全员下岗、重新竞聘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改变了这一背景,在怕下岗、怕丢面子的内趋推动下,应有的责任心被唤起,警情又怎么能不下降呢?
其二,打破“铁饭碗”,可以解放生产力。警界的生产力,应该从“正”、“负”两个方面来认识。从“正”的方面说,太原公安局从机关中精简出33.7%的人充实一线警力,对于因警力严重不足、基层民警屡屡“过劳死”的现状来说,无疑是非常实在的生产力了。而如果没有“下岗竞聘”,没有“考评划档,与聘任挂钩”,精简机关人员、警力下沉这样的事,又怎么可能推的动?再从“负”的方面说,近年来经不住诱惑的警界败类,为违法行为提供保护的行为屡见不鲜。胆大妄为的背后,无不以“铁饭碗”的保险系数为底气。改革改掉了这些底气,“负生产力”的破坏性也会减弱。
其三,打破“铁饭碗”,队伍只能更稳定。公务员为什么打不破铁饭碗?比较普遍被强调的理由是:为了确保公共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以及提高政府效率,就必须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公务员不能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过于稳定的利益预期,不仅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形成更大的惰性。如今,把稳定预期做一番相对化改革,用降低“饭碗”含金量的方式克服惰性,激活潜能,只能使这支队伍在竞争中实现更强的动态稳定,更有战斗力。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