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博经济:“好戏”才刚刚开场

(2010-04-09 22:51:51)
标签:

杂谈

    上海世博会进入倒计时,《新华每日电讯》刊文认为,经验表明,大型展会的辐射作用和商机溢出效应会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世博会绝不仅限于园区,全国都将分享上海世博会的“红利”,长三角区域无疑是“世博利好”最集聚的区域 ——7000万人次的客流量,可带来1117亿元的新增消费;展览业对相关产业的经济拉动;带动举办城市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从世博园“溢向”长三角的渗透力——种种利好,令人充满了无限期待。

    世博会是博览盛会,宽泛地说是一场文化盛会。但是博览也好,文化也罢,对于旅游,对于经济来说,只是一种“相交”关系,而不是“重合”或“包含”关系。世博来了,旅游一定就热,经济就一定立竿见影地繁荣,这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因为机会是客观的,但抓住机会却“事在人为”。比如,如果只因为世博在上海举办,星级酒店的房价就成倍提高,也许还会吓跑来客,获利从何谈起?显然,相当多的人对类似世博这种商机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股市中对利好题材的“想象空间”上。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世博商机?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世博商机,决不仅是商家的事,而是全民素质、政府能量带来的巨大公关效应。北京举办奥运会时,希腊驻华大使馆旅游商务参赞特别提到:影响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最重要的是人们的态度和举措。诚哉斯言。世博宾客中,有许多是第一次来上海,人们通过这个窗口看到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能不能给他们留下美好印象,他们有没有再来上海、再来中国的渴望,才是最大的世博商机。

    其二,世博会商机,不只是一种即时的现权,更是一种延期的期权。不能不说,举办世博会我们没有经验,围绕世博做出的经济文章,也同样可能存在某些“初级”特征。上述报道中预计:即便7000万参观人次中有30%为本地人,外来客流量也达4900万人次,按上海黄金周游客人均760元的日消费测算,若世博客流平均停留3天,可带来1117亿元的新增消费。这相当于2008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这还没考虑世博参会人员的消费档次可能会高于普通游客。对这种“理论账”,我们没有必要做评价。要紧的是,即使没有达到“理论”预期,上海的旅游从业者,是不是也该以更出色的服务赢得口碑,以争取以更多的回头客,来把握未来的期权商机呢?

    毫无疑问,筹办世博会当然会推动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我认为也不宜估计过高。不宜估计过高,并不等于可以不在意、不重视世博会对经济的推动。因为世博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只能是一场“影响力经济”,而不是指望它带来多少直接商机。而影响力的文章又该怎么做?正面性、持久性,就是一个很大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在世博会开幕来临之时,世博经济只是算是“好戏”才刚刚开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