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变了味的优生讲座是如何让孕妇们“被自愿”的

(2010-01-28 17:17:1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按照北京市通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规定,只有拿着听过优生优育讲座的证明纸条,才能够办理一胎生育服务证(俗称“准生证”)。而声称“为了响应国家计生委‘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讲座,却由一家经营医药保健品的公司来承办。讲授者在课上强调“赶紧补充叶酸、亚麻酸”,却在课下对听讲人卖力推荐某品牌的亚麻酸产品。据记者调查,对于这些营养品的功效,科学研究者有着不同的观点。(《中国青年报》1月27日报道)

    判断通州区人口和计生委这一举措的是非曲直,我以为必须首先弄清两个问题:

    一是讲座是否“绑架”了准生证。尽管有关负责人一再否认讲座的强迫性,但是记者多侧面、多角度的调查,都在明白无误地表明,起码所有户籍在北京通州区的已婚育龄妇女,若想拿到一胎准生证,必须先来听这场培训。人们不免奇怪,讲座的主旨再好,但是也要以尊重对方的意愿为前提,哪有把“好处”强塞给他人的道理?把听讲座作为领取准生证的必备条件,说讲座“绑架”了准生证就毫不为过。从任何角度看,这都是一种以“权力”压制“权利”的土政策,根本是不应该出现的违规行为。

    二是讲座的公益性是否纯净。许多广告人都知道,医药保健类广告有一个被相对遵守的规律,那就是“绕着弯子,透视诉求”——不直接说产品怎么好,而是先说如果不用这个产品,可能会得什么病。只要把这种病的后果说的足够可怕,产品也就容易被接受了。从报道中不难看出,这个讲座,把优生知识与商业广告做了嫁接,“绕着弯子,透视诉求”的意图明显,公益含量被打了很大折扣。

    至此,此事的性质,基本就可以用“变了味的优生讲座,被自愿的‘钓鱼准生’”来概括了。说其变味,刚才已经做了说明;说其“钓鱼”,主要缘自这一做法的两大杀伤力:其一,有准生证“钓”着你,你必须要听这个讲座,先把你的耳朵控制在讲座现场;其二,在“必须听”的基础上,再通过“绕着弯子,透视诉求”,对你进行强力洗脑,让你必须相信。有“免生畸型儿”的消灾诱惑在那里“钓”着你,再尴尬、再为难,恐怕也要掏这个腰包。

    先被绑架一次,再被忽悠一道。公众心里清楚,这样硬塞给百姓的“公益”活动,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们最关心的是,谁来给这样的事情进行权威定性?谁来调查其中的利益关系?谁来采取措施,把其中的“公益”和“商业”有效剥离,让老百姓真正拥有自己的选择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