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才艺选兵”陷入了怎样的误区

(2009-12-02 17:54:39)
标签:

女兵

才艺

选美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火爆的报名长队、精彩的才艺表演、严格的评委打分,近日,人们对“当女兵要过才艺关”议论纷纷,比如“这是选美还是选兵”,“舞蹈能挡子弹吗”,对于人们发出这样的议论,央视特约评论员白岩松说:我相信这些议论都是误解。但是,一台节目做下来,他也没能说请公众到底“误解”了什么,军界相关人士也始终没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央视《新闻1+1》近期报道)

    征召女兵的现场,却出现类似选秀的才艺打分,这与军人的战斗力要求反差确实太大,公众的议论不仅完全可以理解,而且有关人士也应该反思其中是否出现了偏差。

    我个人认为,“才艺选兵”起码陷入了两个误区。其一,面试=才艺,选兵缺少手段的创新。不论当事者是否承认,目前的面试确实给人带来了这一强烈印象。本来,今年选女兵加入了面试环节,是一个不错的创新。但是,形象气质、语言表达和才艺专长,加在一起30分,才艺专长在这30分里占了多大的权重,是当事者没人说,媒体也语焉不详的关键之点。形象气质、语言表达,是通过才艺来展示?还是三个项目各自独立考察?为什么人们看到的,是除了才艺还是才艺?是媒体的视角发生了偏移,还是面试本身就存在概念不清、标准弹性的问题?就算不存在这些问题,选兵面试中,才艺到底有用没用,有多大用,同样应该接受科学性检验。在这些信息全部为零的情况下,公众又怎么可能不以“选美”相嘲呢?

    其二,选兵之初,缺少对军人的职责导向。央视记者通过现场采访,记录了女孩子们想要参军的理由,里面包括看到了受阅官兵英姿飒爽,很光荣,有补贴,考研能加分,没有一个人提到报效祖国。对此,央视特约评论员白岩松说:我想这是进入军营之后将要给她们注入的内容。这就让人费解了,对军人的职责导向,为什么一定要等到进入军营以后?如果报名当兵只是或对当兵充满利益憧憬,或对军人只怀有感性追求,到了军营后过不了心理落差关又该怎么办?真到了“用兵一时”的关键时刻,这样的兵源顶得住吗?当然,考察当兵动机,不是光看口头表白,而是要在面试前,让参加面试者心存这样的前提;在面试中,设置这样的环境或场景,考察其在军事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的心理承受力、勇气和智慧,看其是否适合当兵。

    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疆土,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管军人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岗位分工,尽管对女兵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是军人,其“铁血”形象是不可能改变的。因此,人们期待对“才艺选兵”给出负责任的解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