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领导关注足球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009-10-16 22:46:2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14日在出席足球工作座谈会时指出,目前足球已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提高足球运动水平对全面建设体育强国、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刻总结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找准阻碍我国足球发展的症结,抓紧研究提出符合国情的足球运动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不断提高我国足球运动发展水平。(《新华网》10月14日报道)
以中国之大,治党治国千头万绪,一个区区足球受到最高领导层关心,这多少有点出乎人们意料。但是细想之下,这样的关心又在情理之中——足球既有观赏性,又有产业性;所以既是生产力,又是精神文化。因此,足球与社会生活极高的关联度,足球的巨大影响力,使任何重视社会发展,重视舆情民意的官员,都无法忽略其存在。但是,与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相比,与中国体育的其它项目相比,中国足球的发展与百姓期待之间,落差似有越来越大之势,足球产业难以做大,足球文化甚至还在倒退。这样的现状,如果不被高层所关注,那倒真有些不正常了。
不可否认,自从1997年职业化以来,中国足球在举国体制与市场化相结合上,走出了新路,改革的方向不容置疑。但是,中国足球始终进步不快也是一个强硬事实。
表面来看,进步不快是因为足球大环境不够好,足球人的浮躁心态占了上风——不少投资人只是把足球当作旗下其它产业的“广告载体”,没有长远打算,梯队建设跟不上,为了短期成绩不惜“杀鸡取卵”,输了三场球,就要炒教练、抓“内鬼”……后劲不足,怎么可能进步?
而从根本上说,中国足球的落后,还是没能在体制、机制的层面,解决长远与眼前、政策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软环境建设的诸多矛盾。从基础来说,“足球从娃娃抓起”提出了20多年,可至今落实了多少?其中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有来自政策的扶持,政策扶持是否已经把社会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没有这些提供保障,做实基础就是空话;从软环境建设来说,如今主场球迷的疯狂,有些已到病态的地步,对客队的干扰,连事外之人都觉得难以容忍。可当这些都成了潜规则,大家冤冤相报,最终伤害的还是中国足球事业。
作为一名热爱足球的百姓,我们对高层领导出席“足球工作座谈会”充满期待:是否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政策扶持能够调动所有积极因素。比如,能否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对于输送足球人才的省市和俱乐部予以奖励,鼓励做实基础;能否制定章程,让赛场文明与主队成绩挂钩——文明赛场给予主队加上零点几分的奖励,不文明赛场给予主队减分处罚,以此引导球迷对主队的正面支持,而不是帮倒忙。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