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疯涨 购房意愿为何却持续上升
(2009-09-30 02:00:18)
央行网站日前发布了《2009年第3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调查结果显示,第3季度居民收入感受指数近二年来首次回升,居民对物价满意程度继续减弱,有超过六成的城镇居民认为当前房价“高,难以接受”,但居民购房意愿却继续上升,预期未来3个月准备购房和购车的居民比例分别为17.1%和12.8%,较上季上升1.3和0.6个百分点。(人民网9月25日报道)
一方面抱怨房价太高,一方面购房意愿却不断攀升,从我们生活中的切实感受看,央行的这一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可信度。尽管人们天天都在抱怨开发商“心太黑”,抱怨政府调控房价不力,但是来自消费者的购房意愿,却在不断地给房价添柴加火,道出了房价疯涨的最强硬理由:需求旺盛。可是,如果我们再深入地问一句,需求为什么如此旺盛?却并不是很容易回答的。更准确地说,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旺盛需求,是社会现状对人们心理的客观折射。笔者简单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消费优选心理。尽管各级政府一直都在强调扩大内需,大小企业也在为此不遗余力,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历史上“几大件”式的消费热点,再也不可能出现。丰衣足食之后,我们还想消费什么?有什么消费项目,让我们觉得既有用、好用,又认为很“值”?家电,早已普及;汽车,都市里用车环境又普遍不好;想来想去,人们总会不约而同想到买房上。尽管很贵,尽管未必急需,但是房子的“不动产”特征,总会作为财富的载体,给人带来几世的荣耀。
其二,投资优选心理。居民投资意愿不断攀升,但是意愿是一回事,投资能力又是另一回事。在任何投资品种中,风险总是与收益成正比。储蓄增值稳定,却未必赶得上物价的上涨幅度;股市可以成就暴富神话,也可能赔得让人跳楼;而住房市场化以来,涨多跌少的坚挺房价,很难不被敏感的资金所嗅到。尽管“被套”的提醒并不少见,但是人们更多看到的,还是赚钱的示范效应。
其三,“丈母娘需求”的无奈消费心理。有点戏谑的味道,“丈母娘”也不可能被列入消费细分群体,但是“女婿没房,女儿不嫁”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心理,也确实逼的一些男青年不得不透支未来、被迫买房。无疑,这是所有房价助涨因素中,最可怜、最被动的一个群体。
其四,宽松信贷政策催生冒险心理。用银行的钱,圆自己的梦,就算将来无法支付月供和利息,让银行来收房就是了,我先住上房再说。眼下相当一部分人,已经看出了贷款买房“实惠大于风险”的现实。你敢贷,我就贷;你敢卖,我就敢买。光脚不怕穿鞋的,住上才是硬道理。敢买房的都是有钱人吗?未必。这样的需求,与其说是消费推动,倒不如说是银行推动。
在房地产市场的旺盛需求中,以上其一、其三相对较实,其二、其四则相对较虚。虚的部分,已如被越吹越大的泡沫,总有吹破的那一天。但是,所有吃“地产饭”的人,没人管什么泡沫不泡沫,都号准了消费者“买涨不买落”的心理脉,争先恐后把虚虚实实的“旺盛需求”炒到极致。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