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积理而练识-马龙生评论
积理而练识-马龙生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899
  • 关注人气:7,9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方科大”模式面临三重挑战

(2009-09-25 18:37:43)
标签:

朱清时

南方科大

学者治校

去行政化

挑战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我主张高考不是一次考。只要国家批准,上完高二的学生都可以参加高考,我们可重点录取高二参加高考的。”这是南方科大创建校长朱清时即将开始的教育改革新尝试。从开始“一口回绝”做南方科大校长,到有信心为中国高等教育种一亩试验田,主张“学者治校”,“去行政化”,有人期待,朱清时的试验将为中国高校改革缩短一大步。也有人怀疑,南方科大真能逃脱窠臼,改变现状。(《广州日报》9月23日报道)

    学者治校,去行政化,这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当下教育改革最难过的一道关口。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清时令人耳目一新的办学理念,就成了一个夺人眼球的焦点。但是,以中国高等教育之现状,朱清时的愿望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又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仅一个“去行政化”,就足以让人有太多的理由把朱清时想象成勇斗风车的“堂-吉诃德”,相当现实和具体的挑战,足以可能把这场变革做成“一锅夹生饭”。

    挑战一,地方政府对高校支持的动力,能否摆脱太强的功利性。身在某地的高校,自然不能少了地方政府的支持,而如何要求回报这种支持,却有着各种各样的选择。近年来,全国名校成了地方名校,招生名额向所在城市太大的倾斜,已引起公众的广泛诟病。把驻地高校当作享受教育特权的“后花园”,发不合格文凭,为地方政府办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培训,向高校硬塞就业人员,让高校动员学生强制消费本地商品……如果地方政府支持高校的全部目的,只是为了这些,“学者治校,去行政化”根本不可能实现。

    挑战二,教育部对教育的宏观管理,能否打破常规。如果套用如今高校管理的一些常规模式,今天一个考核,明天一个验收,后天一个达标,会议不断,文件频繁,报表一个接一个,一切都要讲上下对口,上级机关随便哪个部门对你不满,都可以给你“穿小鞋”,你的行政人员怎么可能降下来?如果行政人员比教师还多、还牛,谁为谁服务,也就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了。“学者治校,去行政化”岂不知易行难?

    挑战三,高校对地方政府的回报,以什么来体现。如今有些高校,早已失去了拼教育质量,拼学术成果的动力,转而对本校、小团体及个人利益更感兴趣。学术造假,很大程度上就是外部推动和内在动力都在围绕“利益”动心思的结果。如果朱清时和他的南方科大,真的能够摆脱这些,以实实在在的努力,拿出对深圳发展有实在意义的众多科研成果,这样的回报显然远胜于上述“功利性回报”。

    尽管面临上述挑战,但是我个人认为,朱清时的“学者治校,去行政化”还是值得期待的。这主要是因为,公众对高等教育普遍怀有这样的愿望,容易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有一定的“人和”优势;此外,从报道中不难看出,朱清时与深圳市政府在主要观点上很有共识,两个“开明”一拍即合,为此后的事业开创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