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游景点涨声一片 政府作为如何体现

(2009-08-21 17:02:42)
标签:

黄金周

旅游景点

涨价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前一阶段还纷纷参与优惠券发放、打折吸引客源的国内各大景区景点,在旅游市场人气逐渐回升、“十一”长假即将到来之际,却纷纷举起涨价大旗。记者昨天从沪上旅行社了解到,包括四川乐山、峨眉山在内的国内多个景区近期纷纷宣布上调门票或索道价格。其中大足石刻的宝顶和北山两大主要景区的联票价格将从现在的120元上涨到230元。(《新闻晚报》8月20日报道)

    旅游景点的涨价,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冲击是实实在在的。据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对此表示“无奈,气愤”的达9成以上;表示“会抵制涨价,不出游”者,占4成左右;表示“不受涨价影响,照样出游,但心理不会平衡”者占了七成多。不难想象,这些心理不会平衡者,在旅游时为了“够本”,对旅游景点还会那么爱护吗?如果因此而提高保护成本,引发进一步涨价,恶性循环又何时结束?

    一般来说,价格的形成由两部分组成:成本和供求关系。黄金周期间,游客多,价格涨一些不难理解。但是,供求关系对价格的较大推升,是在充分市场化背景下才能成立的。而我们的园林管理单位,大多是守着国家名胜资源,拿着事业单位的福利,坐享企业化利润。这本该是被列入公益化管理,价格受到一定监督和控制的。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在国庆、中秋到来之前,旅游景点涨声一片,公众没有任何监督通道参与价格监督,政府也没有任何规范的举措,这不免让人失望。

    行文至此,旅游景点涨价问题,深层次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我们的旅游景点,到底是应该公益化运作?还是应该商业化运作?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园林单位,到底应该是事业单位?还是应该作为企业?现在都很不明确。按道理说,无论是公益化,还是商业化,都应该有各自的运作规范。公益化园林,管理成本、修缮保护本应由政府财政负担,门票价格不能随意涨;商业化园林,则应该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经营行为、环保安全、动物福利、游客利益等做出平衡保障。政府有不同的管理模式,游客也因此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去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针对部分景点门票价格偏高的问题,曾发布了有关通知,要求一年内景区门票重新清理整顿,且在此期间“只准降不准涨”。而现在“大限”刚过,大涨又起,却看不到有关部门的任何反应。由“管个死”,到“全不管”,让人看到宏观管理中的简单粗放。人们怀疑,政府对园林单位的运行成本真正掌握吗?对于哪些成本是正常的,哪些成本不该有,心里有数吗?政府能不能在明确了公益化或商业化管理模式、并掌握了上述信息后,对旅游景点的价格有一个制度化的指导方案,比如限定一个较有弹性的价格涨跌空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