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供比例10:1 保障房的公共服务欠缺在哪
(2009-07-30 01:34:14)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住房保障部门宣布,该区下半年限价房配售工作正式启动。与以往限价房配售工作中“选房家庭与房源数量1∶1的比例”不同,此次市建委调配给西城区的房源数量为244套,而截至目前,西城区处于限价房“轮候期”的家庭有2000多户,人房比例接近10比1,大多数符合条件的家庭将没有选房的机会。(《京华时报》7月26日报道)
读到这一消息,我最突出的感受有两点:
一是求供比例的变化太大,完全出乎意料。年初,北京部分区县摇号时还出现过轮候者全部入围的情形,再加上一部分申购者临时弃购,因此,“北京限价房不愁房源”深深刻在北京人的印象中。可仅仅几个月,求供比例就从1∶1变成10: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申购者一夜之间成倍增加了?还是限价房的房源突然蒸发了?对于那些焦急等待又颇有信心的申购者来说,1∶1变成10:1,意味着机会的大大减少,这对他们的打击可想而知,由此引发的相关事项,也不能不引起注意。
二是房源的分配方式令人费解。从原报道“此次市建委调配给西城区房源244套”的表述中,我们读出了目前限价房的房源分配,是以“按区调配”的方式进行的。这不免令人费解——房源有限,最要紧的是依据申购者的住房困难程度来分配,如果暂时做不到这一步,退一步说也要按照申购者的申购时间来顺序排队。可是,按区调配能达到这个目的吗?不难想象,有幸购买到限价房的,其申购日期极有可能大大晚于其他区没能买到房的,因为“按区调配”忽略了区际之间个人申购者的区别,这显然很不合理。
从以上两点突出感受,不难看出政府围绕保障性住房的公共服务还存在着一定欠缺。
首先,求供比例如此出人意料,政府在相关信息的披露上有待加强。表面来看,上述求供比例发生变化只限于保障房本身,但事实上远没有这么简单。近期的房价,又在“高歌猛进”地上涨,如果限价房的求供比例再如此令人沮丧,政府又该以什么样的举措,来面对百姓的基本住房权利?对此,政府主动说一说,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早该如此的事。
其次,房源分配尚嫌粗放,好钢依然没能全用在“刀刃”上。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现行的“按区调配”,应尽早转向“以全市房源,面向全市申购者,按申购日期大排队”的分配方式,这样做,既可解决顺序公平问题,也因为“你不要,他还要”而减少弃购现象。二是应该建立申购资格追溯制度,把查证属实的被骗购限价房、用于出租的限价房收回,作为房源之一重新分配。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