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旅游券成为“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的鸡肋

(2009-03-11 00:19:46)
标签:

旅游券

实惠

鸡肋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为拉动旅游消费市场,杭州市旅游委从3月1日起面向全国游客发放总额为1.5亿元的“杭州旅游消费券”,该券在上海受到市民热捧,甚至引发部分人的哄抢。但是记者跟踪采访手持旅游券消费时却发现,尽管6人的消费总额达到3357元,但仅抵用了390元的旅游券。游客反映,旅游券的限制比想象的多,如商家往往准备不足,每次旅游券使用都很耽误时间,而喜欢的餐厅和酒店也并非指定商家,所以“尝鲜”的滋味实属不易。(《东方早报》3月9日报道)

    自从春节前北京市政府官员亲赴天津发放旅游券、打响旅游公关战以来,类似的活动立即在全国兴起。其中,有的反响不错,也有的不尽人意。而种种的不尽人意,几乎都围绕着旅游券是否实惠而展开。从情理来分析,旅游券的任何实惠,其实都只是一种扩大消费的引线,谁要是指望“除了享受实惠,不再多消费一分钱”,那你绝对是会失望的。因为小赔大赚,向来是商家促销的运作规律。

    但是与商家促销有所不同的是,旅游券是政府出面,向异地消费者派发的。政府信誉蕴含其中,使这张旅游券的分量决不等同于一般的商家促销券,因此应该格外慎重。而从上述报道中,人们却不难发现,杭州市在上海发放的旅游券,却让人们在使用中有了“鸡肋”的感觉。

    旅游券,让游客付出了时间成本和意愿代价。很明显,这份旅游券在发放之前,尚有很多工作没能到位。比如,与列入使用对象的商家沟通不够,一些商家对此并不熟悉,甚至并不热心;比如,旅游券使用范围的认定,也没能较多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是否更方便、更实惠。

    人们一定还不会忘记今年春晚小品《不差钱》的情节,当听到“面条收钱,打卤不收钱”时,赵本山脱口而出“那就来一碗卤”。众多游客,谁也不可能像赵本山饰演的角色那样,指望“只用旅游券不消费”,但是如果你的旅游券过于“口惠而实不至”,人们肯定也会用极端的形式做出反应。在信息流动如此方便,很多地区还一券难求的今天,尤其要注意不要因为这样的过大反差而自毁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