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人大代表看懂预算报告不该这么难

(2009-02-25 22:12:31)
标签:

人大代表

审议

预算

读懂

难题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这个预算报告实在太专业,从头看到尾,看得头都晕了,还是不太明白。”广东省人大代表在对省政府财政计划和预算报告进行分组审议时,专业性过强的厚厚一叠文件让许多代表频频摇头。与此形成反差的是,12000亿元的一般预算支出却只有14页纸的预算(说明)。在审议财政预算的现场,代表们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看不懂财政预算。(《法制日报2月19日报道》

    近年来,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已逐渐走向实体化。而实体化监督的核心意义,在于强化了“责任”二字。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审议政府财政预算,是在尽一份法定责任。人大代表对看不懂预算报告表示不满,也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而提交大会审议的预算报告,让大多数代表看不懂,报告提交者显然未能尽责。

    从报道披露的细节来看,导致代表们看不懂预算报告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该细化的宏观预算太笼统、太粗放;二是比较细致的部门预算,又过于专业和概念化。在我看来,前者反映出的,是想不想让代表监督的认识问题;后者反映出的,是能否让代表方便监督的技术问题。

    12000亿元的预算支出,却只有14页纸的预算(说明),最大的可能是:目前的预算还存在着很大变数,眼下报告的“线条”只能这么粗。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部门要预留调整空间,不想让代表知道得太多,害怕代表们监督越细,自己的主动性越低。这样的思维,说来说去还是“以被监督者为中心”。虽然预算可能存在变数,但这并不是过于笼统的理由,小的变化可以在会后履行一定程序,大的变化再经人大审议也就是了。既然是提交人大全体会议审议的材料,就应该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和细化标准,达不到标准,也要有让人信服的理由,否则你让代表审什么、议什么呢?监督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而预算报告太专业、太概念化,让人品不出到底在说什么,其实只要请专业人士搞出一个普及读本作为大会文件,或者附加一个答疑解惑的文件,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说来说去,根子还在于想不想让代表读懂。

    人大代表看不懂预算报告,几乎年年都在提,也不止一个地区的代表在提。虽然是个老问题,却不是什么大问题,更不是难问题,希望人大代表们能够从主动监督、细化监督的高度,对看不懂的预算报告行使否决权,把为百姓代言的职责真正行使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