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积理而练识-马龙生评论
积理而练识-马龙生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899
  • 关注人气:7,9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钱扩内需  你能发多少

(2009-01-13 23:19:01)
标签:

直接发钱

刺激内需

言过其实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十位教授日前联名提出了“反周期财政政策”的建议。建议认为,扩大消费需求,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民众发钱,因此建议给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2万元以下的家庭,每人发放1000元的消费补贴。(《信息时报》
1月11日报道)

    作为一介百姓,从自身生活的角度出发,笔者当然赞同发钱这样的政策,因为这起码可以让眼前的日子过得宽裕一些。可硬要说此举是“扩大内需的最有效办法”,我得说句良心话,这有点言过其实。

    十位教授说:没有消费需求,就不会有投资需求。可是发钱一定会产生消费需求吗?我看未必。众所周知,中国人的消费条件、消费观念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先说消费条件,且不说“新三座大山”带给人们的消费顾虑,因公共服务不到位而导致的假冒伪劣猖獗,因商家短视而导致的“忽悠综合症”,也足够消费者谨小慎微了。再说消费观念,逢年过节,中国人的消费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现金流通的人情消费、亲情消费,这些钱沉淀的时间相对较长,流向难定。因此就算政府发了钱,百姓们也许只是握在手里,继续着自己的节俭日子,消费需求自然无从谈起。

    十位教授说:没有消费热点,就不会有投资热点。可是发钱就能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吗?同样未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是当时公认的消费热点,世称“三大件”;八十年代家具、家电大热,持续了十来年;九十年代信息产品走俏,电脑、数码产品风行于世,相关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可是进入二十世纪到现在,却始终没能形成具有大众感召力的新消费热点。汽车、房产虽然引人关注,但是由于汽车使用条件、使用价值存在局限,房产投资又远离大众消费能力。因此,指望通过给百姓发一点钱而形成消费热点,这样的可能只停留在理论上。

    十位教授指望通过给百姓发钱刺激内需,为过剩的产能寻出路,不知他们是否想过,消费品对整个经济的拉动,是要通过信息流的层层上导才能实现。而“撒花椒盐”式的发一点钱,刺激作用不过昙花一现,泛出的那一点涟漪,很可能还没波及到上游产业就已消失殆尽。此外,过剩的产能也有各种各样具体情况,因市场乱像丛生而导致“正规军打不过游击队”的产能过剩,就只能通过强化管理、让市场参与者平等竞争来解决。比如,当个体屠宰的注水肉对正规肉联厂的合格肉形成围剿之势时,政府发的钱,最终刺激的只能是更大的违法热情。

    直接发钱扩大内需,我以为只能针对困难群体“既送温暖又救市”的公益活动来安排,而且最好发放购物券。如果对救市存有明确期待,还可以指定公众信任的消费品牌,由地方政府与品牌厂家共同出资来安排,时间可长可短,规模可大可小,一切依综合效果而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