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没座公交不开”过于纸上谈兵
(2008-12-11 03:10:14)
明年1月1日起,北京65周岁老人持“老年卡”将免费乘坐公交车。为此,市公交集团提高了对老年人的服务标准。明年1月1日前,所有公交车厢中必须保证10%的座椅为“老幼病残孕”专座,如果不达标或位置不对,车队要对公交车内座椅进行重新安装。此外,为了保证老年人在车厢内安全,老人上车后没有找到座位前,司机不得启动车辆。(《京华时报》12月9日报道)
在这条新闻刊发之前,笔者因事乘公交车跑了几天,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品读上述规定,我觉得政策的制定者有些过于“纸上谈兵”了。
首先,老人与座位的矛盾太大。不常坐公交车的人,根本无法想象现在的公交乘客中老人占了多大比重。有的时候,别说设定10%的专座,就是全车座位都给老人都不够。如果老人没座公交车真的不开,许多公交车的运营效率将无法保证。
第二,照顾对象不能仅以年龄设限,老幼病残孕应该全面顾及。老、幼、残、孕直观上比较容易辨别,但也有的人虽然不属上述情况,但是可能因为身体有病,只要本人向乘务人员提供相关证明或说明情况,也应该受到相应照顾。
第三,应该有时段限定,高峰时段不宜实行。在大都市,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与其它时段的客流反差较大。实行“老人没座公交不开”的规定,在早高峰时段就很不合适。因为这个时间段不仅客流大,过于拥挤,而且上班一族们怕迟到、赶时间也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公交为了等几个老人找座位而耽误太多的时间,那公交的社会服务职能岂不要大大缩水吗?
第四,老人专座的设置,应该选择在上下车方便的地方,可是现在实行的“中门上车,前后门下车”制度,又会使专座的设置左右为难——如果设在中门附近,下车时要往车厢两头挤;如果设在两头,从上车到坐下,又要耗费很多时间。为此,我的观点是把专座设在中门附近,并破例允许他们既从中门上车,也从中门下车。
在“你如何看待老人没座公交车不能开动”的网上调查中,笔者注意到支持与反对者几乎各占了一半。我想,网民的态度已很能说明问题了——尊老爱幼的意义不用多谈,作为首善之区,在这方面走在前例也实属应该。但是,讲道德,树文明之风,更应该考虑公交的职能首先是为全社会服务,不能顾此失彼。老年人在乘公交时固然需要照顾,但是老年人出行更多只是消遣,而中青年出行大多忙的是工作和事业,所以都不应该被忽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