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限价房 不能刚刚出生就“退休”

(2008-12-03 00:55:39)
标签:

限价房

保障

调节

边缘化

房产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冀岩表示,为了让更多的人群享受到实惠,限价房的覆盖面将扩大到6个群体,公务员及教师将被列入,具体政策很快就能够出台。(《京华时报》11月30日报道)

    消息一经上网,立即引来议论。有人认为,以都市公务员、教师的收入水准,不应列入限价房保障范围。但我认为,这些并不是新闻的焦点所在。众所周知,今年限价房的推出,遇到了商品房市场走低、消费者购买欲望下降的新背景,价格优势不再突出,再考虑区位、环境、配套生活设施等,其性价比已无法让人更多青睐,扩大限价房的政策覆盖面,也就成了当下的必要之举。

    尽管目前有关官员还认为,限价房的价格依然在市场上具有优势,从而不愿降低限价房的价格。但是二者的价格差距缩小却是不争的事实,被列入政府覆盖的人们,已经把限价房与商品房放到同一展台上进行对比选择。如果在区位、配套等综合条件上不占优势,人们也不会因为“限价”而钟情于此——买房子,毕竟不能仅看价格。

    从起源来看,限价房是在房价暴涨时期,政府试图通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与限价房,构建一个“全覆盖”住房保障体系、同时平抑房价的一项战略举措。限价房的购买对象,是那些被排除在廉租房、经适房之外,收入水平近于中产又买不起纯粹商品房的人群,因此保障的权重并不是很大。但是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限价房上述功能减弱了许多,限价房的尴尬也随之而至。以北京为例,今年7月以来,北京市陆续推出的两限房连遭冷遇,截至10月底,已有近10块两限房地块未能顺利成交,为此政府不得不采取将限价房地块与商品房配建,并延长挂牌交易时间的措施。如果再加上这一次扩大供应范围,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限价房已经走向了边缘化。

    限价房是否真的应该刚一露头就宣告“退休”?限价房的调节器作用难道真的不再需要了吗?目前似乎还不能这样认识,但是有些思路却有“扬弃”的必要。作为既保障、又调节的工具,限价房的未来发展,我以为有两个思路可以选择:

    一是从让百姓获得更多实惠考虑,市场降我也降,不扩大供应人群,使限价房在与商品房的综合比价中“含金量”不减。而保障的底气,则以政府兜底式的“给开发商补差价”来保证;二是市场降我不降,让限价房随商品房一起流通,取消限购人群,完全随行就市。而市场涨我也不涨,让限价房的“减压阀”作用在涨价过快时体现出来。

    将限价房供应对象扩大至公务员、教师,有向“随行就市”倾斜的意图。但是限价房这一品种是否能够保留,以什么样的思路保留,却是眼下各级政府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