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解读与期待

(2008-11-12 21:54:03)
标签:

扩大内需

十项措施

百姓期待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国务院近日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新华社11月10日报道)

    应该说,国务院出台的这十项措施,既体现了宏观上的战略调整,也透视出普通百姓可感可知的“实惠”内涵。从大的视野来看,这十项措施,无一例外都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打基础,立长远”之举,如能认真贯彻落实,可有效避免“经济上去了,生态下来了”、“经济上去了,人文恶化了”等现象,是在为持续发展积蓄必要的后劲。

    此外,近年来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进出口、投资、消费中,进出口和投资的比例一直偏大,消费则长期低迷,最终消费占GDP比重持续走低。过度的外贸依赖,无疑使我们的经济主动性大大降低。笔者注意到,上述十项措施,不单纯是对“三驾马车”此消彼长结构意义调整,而且从“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的指导思想来看,中央这一次更加注重的,是协调、全面、“三驾马车”相互渗透式的立体化思路。

    那么,作为百姓,我们对中央这十项措施的实施效果,又抱以怎样的期待呢?我以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解决分配问题。涨工资,可能只是扩大内需中的一个局部环节。但是,涨工资同样存在着操作难题:机关、事业单位、国企说涨就涨了,在市场中“找食吃”的其他人怎么办?就业市场严重的供求失衡,涨工资又怎么可能落实到每个人呢?

    二是加快开发与百姓消费能力相适应的商品。有钱买不到称心的商品,现在决不是少数人的感受。站在百姓角度上考虑“扩大内需”,虽然表面上我们的商品很丰富,但是除了吃饭等生活必需性消费,“大件”就只剩下房子汽车了,其它还买什么?“新三座大山”——住房、教育、医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为什么不能像吃饭穿衣那样,也开发出“实惠型”、“豪华型”等结构性商品,让百姓有更多的选择呢?

    三是优化消费环境。如今,本来不多的钱,花起来却很累的事层出不穷。百姓们在消费时后顾之忧太多,不能放开消费。食品安全、假冒伪劣让人防不胜防,内需就不可能扩大多少。

    综上所述,百姓对扩大内需的最根本期待,就是不要把扩大内需仅仅理解为经济问题,而是要将行政、法律的积极作为渗透其中,最终通过市场来体现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