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慈善”的手术刀刺痛了什么

(2008-10-23 00:36:06)
标签:

慈善手术

赔钱赚钱

善款善用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广西民政部门在开展“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救助行动”时,扶持并指定医院治疗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但一些孩子却在手术中蹊跷死亡。而一些指定医院受到利益驱使,拒绝治疗重症患儿,致使他们至今处在病痛的折磨中。(湖南电视台-etv《法制周报》近日报道)

    因为是慈善手术,已住进病房的患儿也可以被院方以“体质不行”、“病情严重”、“手术复杂”等理由赶出医院;因为是慈善手术,多名患儿在手术中蹊跷死亡后,家长也不能或无力主张权利。那种“为慈善所痛”的无奈与尴尬,为这场“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救助行动”蒙上了一层难以言喻的苦涩。

    让人想不明白的是,既然是“慈善手术”,为什么不以治好孩子的病为第一原则,保证每一台手术的实际费用,而非要实行2.1万元的包干价格呢?既然是“慈善手术”,又怎么引出了医院说手术赔钱,卫生局、民政局又说医院赚钱,“赔”与“赚”怎么反成了慈善事业的焦点呢?难道说民政、卫生部门与定点医院之间,在如何使用这笔善款的问题上,也要来一番勾心斗角的博弈吗?

    慈善事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何,善款的神圣程度有多高,我想根本没必要用文字来描述。正因为此,善款才更需要“善管”与“善用”。慈善部门对于善款,除了防骗、防挪用等“保险柜”功能,尤其需要在使用中倾注热情,用足智慧,保证效果。换言之,要把善款真正花在“刀刃”上。而把善款只是简单拨给指定医院,规定每台手术包干费用2.1万元,超支不补,节余归已,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促使医院以经营的心态来对待这项善举,慈善的本意随之变味儿。患儿在手术中蹊跷死亡,患儿家长“被慈善所痛”,岂不是把这笔善款的一部分生生打了水漂吗?

    今年5月,四川大地震过后,一位福建商人徒步灾区农村,挨家挨户给最困难灾民发放现金, 5天内发放爱心款6万多元。以商人的时间之宝贵,用这样的方式实施善举,成本之大显而易见。可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我认为只有两个字可以概括:放心。办法虽然原始,但是有限的捐款,却可以捐给自己认为最需要的人,真正捐在刀刃上。可能有人会认为,“挨户发钱”之类的善举是在影射专业慈善机构。我们虽然不愿展开这样的联想,但是回过头来看看广西的这个“慈善手术”项目,其实施思路之简单,操作办法之粗陋,慈善对象之苦痛,效果与初衷之背离,又实在不能不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

    “挨户发钱”这样的善举很难被复制,有规模、办大事的慈善事业,只能通过专业慈善机构公正、高效的运转来实现。这既需要相关法规的细化规范,更需要有关人员带着浓厚的感情来组织实施。惟其如此,人们对慈善事业才不会失去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