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派”爱心容易使政府职能错乱
(2008-09-05 02:51:43)
在番茄销售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贵阳市白云区委办公室和区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红头文件,要求辖区各单位干部职工每人购买100斤番茄。此举在当地引发了争议,有人说,这是为农民挽回损失的爱心工程,有人则指责这是行政乱摊派。(《贵州都市报》8月31日报道)
其实,这样的事,以前在行政统驭之下的国有企业也经常发生,笔者就曾经历过多次。比如,局里下发一个通知,称某某公司积压了一批干果,各公司要动员本单位职工购买,每人要有最低限量;过一段时间,又来了一个通知,称某某公司因为经济纠纷,收到一批抵债而来的月饼,为帮助这家公司走出困境,又要求各单位动员职工购买……这些事,给员工造成了很大压力,人们怨声载道又无可奈何。
谁都理解,农民种出番茄不容易,30元就能买100斤的价格,也说明销售的压力确实很大。政府发出红头文件让各单位公职人员购买,从农民的角度说,当然是雪中送炭;可是从被摊派者的角度说,被强制买100斤番茄,当然也会心有怨言,可如果偶尔有这样一次,人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毕竟这也是帮人的善举。可是谁敢保证,尝到甜头的政府不会接二连三地“摊派爱心”,以此作为微观济困的法宝呢?
众所周知,政府的职责是公共管理与服务。所谓公共,就是政府有责任帮助农民打开番茄销路,但是能用的办法,只能是帮助农民寻找市场,解决流通难题,而不是利用行政权力搞摊派,硬“造”出一个市场。如今,鲜活产品的流通是个老大难问题,农民地头卖出的蔬菜果品,价格往往便宜得惊人,而经几道商贩倒手之后,市场零售价格又贵得吓人。大市场和小农户的矛盾太尖锐,给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了很大空间。
去年4月,《北京日报》曾报道,为解除农民果品储藏难的心病,京郊建成果品冷藏、保鲜库,京郊各区县可将果农的待销果品统一汇总,运到冷藏库免费保管,且冷库的规模将不断扩大。近年来,我们也不断听到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打开本地特色商品的销路,政府牵头组建产销服务中心,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全国各地。当然,各地情况不一样,不可能照搬同一模式,但是实实在在地投入财力与精力,眼界向外寻找市场,却是躲不开、绕不过的。对百姓最有价值的公共服务,也只能是这些。“爱心摊派”这类短平快思路,解决的问题很有限,带来的“透支政府信誉”、“错乱政府职能”等副作用却不能小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