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该如何认识“北京过于紧张了”

(2008-08-21 23:58:59)
标签:

奥运

北京

紧张

经验

自信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眼下的北京,众多颜色不同的面孔,蓝色、灰色或者绿色的眼球,打量着这座城市生活和运动的细节。其中境外记者就超过3万人。“北京过于紧张了,不够随意”,这是一些外国记者的评价。(《瞭望东方周刊》近期报道)

    实话说,在北京,眼下各级公职人员为奥运会付出的心血比较大,工作上确实比较紧张。而对于北京的老百姓来说,奥运会不仅没有给他们带来紧张,反而感觉比平时轻松了。而见多识广的外国记者们,用横向的坐标来打量北京,觉得北京过于紧张,我觉得这再正常不过。毕竟,不同生活背景,不同职业背景,会对是否紧张、紧张到什么地步存在不同认识。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奥运会这样的世界级盛事,再加上第一次举办,无论落到谁身上,要说不紧张,那是绝对不现实的。换个角度说,如果这位抱怨“北京过于紧张”的外国记者,到了北京后看到的是失序的组织,糟糕的治安,肯定又要从另外的角度批评了。我这样说,并不是听不得外国记者的批评,而是应该立足于我们的现实国情,充分考虑当前的复杂局面,以“确保奥运安全”为第一价值观,把“随意”之类的诉求放到第二位来考虑。换言之,批评我们要听,但是,办好奥运会的第一价值观却是不能随便更改的。无论如何,这也是一种必要的清醒。

    而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北京的某些紧张,也未必全部科学合理。这一点,也确实需要外国记者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对于外国人来说,不管他是运动员、记者还是政要,他们最重视的是实际的‘便利’而不是面子——我不在乎你是开豪华车还是大巴,我在乎你是否能够准时准点到;我不在乎你是否拿大鱼大肉招待我;我在乎的是,在需要时我是否伸手就能买到一个汉堡包;我也不在乎你是否给我满脸微笑,我在乎的是你能否真正帮上我的忙。这就是大部分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外国记者的话,谁能说不实在、不客观呢?

    他们觉得“不够随意”的地方,有些可能是我们在具体安排上还有欠缺,有些则是文化观念不同而导致的。前者,需要我们立即加以改进。比如,外国记者反映志愿者只会微笑,而不清楚到哪里才能买到一个汉堡包这样的事,就很值得我们反思:到底是志愿者没有掌握这样的信息?还是附近根本就没有汉堡包店?为什么会忽略这样的事?而后者,则需要通过沟通、理解,最终通过谅解来解决问题。不能不说,中国人确实太讲面子,喜欢虚礼,这一点不少国人自己都反感。外国记者的“在乎”与“不在乎”,何尝不是不少国人一直想说的话?在国际性的交往中,我们能不能适当放弃一些“面子心理”,多些国际性的“实用主义”呢?

    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我们没有经验,而经验又决定着自信程度,这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巨大“存在”。我相信,经历了这一次之后,如果北京再开奥运会或再组织类似的大型国际活动,肯定不会让外国记者感到“过于紧张,不够随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