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锁效应将刘翔退赛的冲击波放大

(2008-08-21 23:56:13)
标签:

刘翔

退赛

连销反应

杂谈

分类: 体育评讼类——文章列表
    刘翔退出110米栏比赛,人们对其做法的反应截然不同,虽然多数人从人性化角度予以理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极度失落而口出怨言。我认为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实事求是地说,虽然刘翔退出比赛,但是因此而保住自己的跟腱不断,从而保住未来的运动生涯,是一种很理性的选择;而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万众瞩目之下,在热切期待之中,没有任何征兆地在几秒钟内就决定退赛,也确实让观众回不过神。刘翔伤成那个样为什么还要站在起跑线上?人们可以理解刘翔,又怎么能理解这样的竞赛安排呢?

    刘翔为什么要退赛?刘翔自己说,原来感觉可以参赛,可是到了比赛时却痛的不能坚持,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而教练孙海平、田管中心主任冯树勇说,没想到刘翔的伤会有这么严重。情况,似乎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简单”也符合情理。因为伤痛对比赛的影响,并没有严格的量化标准来认定,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感觉,而感觉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退赛缘由的简单,并不能说明其背后就不存在复杂的问题。

    我们不妨这样设想:如果参赛者不是刘翔,如果赛场不是奥运会,这种透支性的带伤上场还会不会发生?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不管是刘翔,还是孙海平、冯树勇以及所有竞赛的组织者,是不是多多少少带有了一些“赌”的成分?而他们为什么要冒险赌一把?才是我们应该予以关注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有刘翔的比赛,含金量被成倍放大。门票卖了,而且被炒到了天价;夺冠的炒作已是铺天盖地,人们的胃口已被吊高;荣誉、利益,期待……正是比赛背后的这些东西实在太强硬,太让人难以左右,所以换了谁,在这种时候也只能“霸王硬上弓”,才让他们不能不冒险赌上一把。然而,身体极限最终压垮了人的愿望。刘翔不出场,即使再“没法交待”,最终也要交待了。

    说来说去,刘翔退赛让人心理落差如此之大,根本原因是在公众的巨大期待面前,刘翔和教练们不得不在身体条件没有很大把握的情况下,底气不足地走上起跑线。最终,“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等简单理由,才显得如此令人沉重。怨谁呢?如果我们平时把这些事看淡一些,少炒作一些,刘翔退赛背后的连销效应还有这么大吗?人们还会这么失落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