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博客”能否给我们带来持续惊喜
(2008-08-16 13:48:56)
作为百年奥运历史上首个允许运动员参赛期间书写个人博客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因此再添一大开放的亮点。陈艳青、陈燮霞、邹凯、张湘祥、仲满等人,都在夺金之后更新了私人博客,点击、跟帖者也都非常之高。(《成都晚报》8月13日报道)
不能不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军团夺金掠银的浪潮大大鼓舞了中国民众,而表达情绪的最直接、最方便的,莫过于博客这种方式。本届奥运会开放了运动员参赛期间写博的禁忌。这不仅使冠军们有了抒发情感的平台,也使冠军的“粉丝”们得到了极大满足。当然,与此同时,各大门户网站,也因为有了这些名人的开博,点击率大幅攀升,综合利益尽在其中。
受这篇报道的鼓动,笔者搜看了一些奥运冠军的博客。内容大致是夺冠一刻美妙与激动的感觉,感谢教练的悉心调教,感谢队友、陪练的配合与付出、感谢家人无私的支持等。无论是内容,还是文字水平,都很简单和一般。不能不说,这些文字如果放到平常人的博客里,肯定会默默无闻。可是由于成了奥运冠军,点击者要看的,肯定不是这些文字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而是冠军终于开口说话了。这种与冠军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快感。
设身处地为冠军们想一想,我们实在不能埋怨他们的博客“简单和一般”。因为此时此刻的他们,能够开博、能在博客里写上几笔已很不错了,不少冠军的博客,是在忙碌中用手机更新的。我相信,他们当中绝对不乏文笔优美、内蕴深厚者,只是目前还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打理自己的博客而已。
博客是私人空间,对于奥运会冠军这样的名人来说,他们的博客是永远也不会冷清的。但是,冠军的博客吸引什么样的网友,这些网友是以怎样的心态来光顾你的博客,却也是大有讲究的。成了名人,公众对你的要求也不一样了。奥运会、夺冠的话题,你不可能讲一辈子。运动生涯,也不过是你全部人生的一段经历。要让公众从博客中看到一个永远耀眼的你,要付出的艰辛、做出的努力比夺取金牌未必容易。在我国历史上,奥运会冠军已有不少,他们中,有的离开赛场后就淡出人们的视线,过着平民的普通生活。而有的人却在另外的领域继续发愤图强,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做出的社会贡献不亚于赛场之上。
奥运会冠军使人一夜成名,但是我一向认为,“名”的价值,最终还是要体现到自身的人格、品位、修养等内涵上。在这方面,邓亚萍、李宁等人,为现在的奥运会新冠军们做出了榜样。如果他们也有博客,吸引网友点击的,决不是短暂的追星狂热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