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育节 千万别成为一个“鸡肋节”

(2008-08-16 13:55:09)
标签:

奥运

体育节

文化

世俗

鸡肋

杂谈

分类: 体育评讼类——文章列表
    随着奥运会的召开,有网友发出将8月8日设为中国“体育节”的提议,一时应者云集,有统计显示,近九成网友支持这一提议。昨日,记者从国家体育总局获悉,该局已通过网络知道了这一提议的内容,但由于奥运会还在紧张进行中,目前还没有时间对这个提议进行讨论。(《新闻晨报》8月15日报道)

    节日的设立并最终被人们接受,主要在于节日所蕴含的某种文化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相统一。传统的春节,有“迎春,团聚”的寄托与期盼深蕴其中;11月11日的“光棍节”,虽然还算不上正式节日,但同样也体现着单身者追求快乐、崇尚自由的心结。在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体育热不断升温的背景之下,提出设立体育节的倡议,正在于试图体现上述统一的一种努力,有关立法、行政部门应该认真听取这个建议,顺应公众的意愿。不难预料,只要立法能够体现较高的立意,可操作性较强,体育节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有利于形成我国独特体育文化、有利于促进现代文明的正面效应,必然得以彰显。

    而在体育节的立法中,为什么要强调立意?立意又该如何体现?对此,我的看法是,体育节的设立固然必要,但是最关键的还在于过出怎样的质量。因为体育节现在还在讨论创立,没有历史,只有未来,这也就意味着节日的基调如何确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最怕的是,如果我们只是立法确认了体育节,却对这个节日的内容、保障等没有相应的约束性规定,一个本来应该充满文化韵味、活力十足的节日,也就极有可能被世俗化为放假、睡觉、社会反响不足、活动零散而缺乏创意、参与意识不强、文明意识不够、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结合不好等病态或疲态。这就背离了体育节的初衷,体育节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

    我一向认为,中国民众从来不缺少体育热情,建设两个文明社会,更需要体育来推动。而体育节,正好可以把这种热情与推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希望,有关部门不仅要态度积极,更应该认识到:体育节的建议来自民间,而在如何设立体育节的立法过程中,也应该更多集中民智,千万不要少数人关在屋里“想当然”,千万不要让体育节最终变成可有可无的“鸡肋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