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人购房团违法了吗?

(2008-08-06 17:30:12)
标签:

万人购房团

违法

理由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声名大振的深圳“万人购房团”,目前已进入实质运行阶段。但与此同时,质疑声也始终未断。日前,有律师认为“万人购房团”涉嫌违法,理由是“万人购房团” 不可能与某个开发商达成一次性的购房协议,因此将长期存在。这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并且长时间存在的组织,这样的组织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应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此外,团购也可能导致市民资料外泄。(《新京报》8月5日报道)

    邹涛“团购住房”的大旗一挥,立即应者数万。向开发商集体砍价,虽然成效多大现在还很难说,但这种现象本身的社会意义却极富价值——房价太高,房价成本太隐秘,消费者太弱势,消费者基于“自救”而发起的大规模团购,有着一定的市场创新意义。即使对于开发商来说,也未必是坏事。因为有了批量,正好给了开发商一个打破同业默契的理由,多卖了房,回笼了资金,下一轮开发才能更好地启动。

    而在这样的事实背景与价值背景下,开发商都没有表明什么,一些事外之人反倒耐不住寂寞,别出心裁地发出惊人之语。但是,认为万人购房团“未经登记开展活动”的违法理由,我认为根本站不住脚。

    其一,“万人购房团”根本不能和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相提并论。《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条明确指出:成立社会团体,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有固定的住所;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有相应的业务主管单位。很显然,《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所对应的,是那些可归入行业及学科管理,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具备法人条件的社会组织,与“万人购房团”之类松散型组织,根本不搭界。

    其二,从性质来说,“万人购房团”无非是为了买到便宜货,2人以上合伙团购,过后各自散去,这种因市场博弈而产生的即发性、临时性组织,加入的成员再多,存在的时间再长,交易的次数再多,其本质也无法上升到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层次。既然如此,搬出《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来指责“万人购房团”违法,岂不成了一种无的放矢?至于资料外泄,我觉得只要当事者之间建立了协议,违反协议自然可以依法解决,事外之人完全可以不必操心。自我炒作之说更不值得一驳。炒作,原来就是一个中性词,如果炒作能够形成一种声势,邹涛本人以及购房团能够借此声势取得预期的成效,炒作一下又怎么了?

    当然,类似“万人购房团”这样够不上依法登记条件、又实体性存在的组织,到底应该如何认识与管理,确实需要立法者予以关注。但是在当前法无明文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当以市场博弈的心态予以宽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