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模式 就算“人治”也强于“没治”
(2008-08-06 17:21:51)
一个只有11名工作人员的非常设机构,在短短数月内,掀起了一座县城的吏治风暴。正是这个机构,仅在一次检查中,就判了近7成的县直机关单位“不及格”,其中,像政法委、法院、人事局等实权部门都低于60分的及格线。此外,这个机构还公开通报多名实权部门负责人,建议开除多人。这个机构,就是砀山县干部作风、部门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两风办”)的难得作为。(《新安晚报》8月4日报道)
“两风办”将打分结果在砀山新闻网上以《两风通报》的形式公布,让一些机关负责人的神经高度紧张,却赢得了百姓的高度赞扬,成效之大前所未有。不少人都清楚,如今一些基层社会的恶劣政治生态,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染缸效应”。正直的人,想不被同化都很难。一个小小的临时机构,能在当地政坛掀起这么大动静,其原因说简单也简单,就不简单也确实不简单。
说其简单,其实只是一个早被说滥了的硬道理在起作用:县委、县政府毫不犹豫地撑腰支持;“两风办”工作人员自身作风正、责任心强,不怕别人查自己,不怕得罪人。
说其不简单,也确实不简单。首先,作为县一级高层领导,能够从更高视角认识到官场之痈对未来发展的阻碍,敢以大刀阔斧的气魄向恶劣传统宣战,那是要冒着被人骂祖宗八代、没完没了被人纠缠甚至中伤之风险的,绝不是哪个官员都敢于为之;其次,官员的政绩大小,升迁荣辱,主动权更多掌握在上级组织的手里。而上级组织对你“猛冲猛打”式的做法能够理解吗?立足长远,不为眼前的暂时“稳定”而得过且过当然值得肯定,可万一节奏、频率把握不好,那是要冒着上级的负面评价风险的,这样的决心,显然也不是谁都能下的。第三,作为“两风办”工作人员,就算有县委、县政府的撑腰,但违规违纪的发现与查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岗位良心。同在一个小小县城为官,真的不顾情面、存心找问题并拉下脸来查处,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吗?
谁也不敢保证,现任县委书记离任后,他的继任者会不会还这么支持“两风办”。我们承认,“砀山模式”说到底还是一种人治,但是从“官员神经紧张,百姓高度赞扬”这一点来看,目前我们还不宜把关注点更多放在人治、法治的高端类比上,而首先应该想到什么样的“猛药”才能更有效上。当然,这个有效,一要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要看是否会伤害到当地发展的长远利益。“两风办”的做法,是否符合百姓利益,恐怕用不着多说;而从后者来看,目前较强的人治色彩,何尝不是在为长远的依法治吏创造条件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