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海关按照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做好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的意见》、《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对公务员收入开始了调整。这次调整,既变革了传统的发放方式,又涉及到整体收入水准,在机关里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在发放方式上,改变了以往一张工资卡、一张奖金卡“两卡”形式,将全部收入纳入一卡;在收入水准上,由于减少了原先奖金卡中名目繁多的不透明收入,整体收入得以减少。(《21世纪经济报道》11月27日报道)
事实上,上述两个文件,早在2005、2006年就已发布,发布至今,也有一些地区推出过类似的改革举措,比如,北京市曾启动“阳光工资”改革:把公务员的所有收入公开化、透明化,公务员收入的行业差、地区差,收入的不透明,津贴、补贴、奖金等众多“隐性”收入,都成为改革对象;比如,浙江省也曾通过采取“削峰填谷”的财政手段,把收入高的单位高出的那部分奖金,调节给收入水平低的单位,将最高和最低部门公务员个人的收入差距拉小……
尽管各地都有过大大小小的改革,但是从社会反应来看,基本都属于形式大于内容的小打小闹,在公务员中没能“伤筋动骨”,也没能在全国形成一股强劲风气。我们看到,本次上海海关实行的“两卡并一卡”制度,仅仅因为形式上的“阳光”,就一举晒掉了45%的灰色收入,让人意料之外,感觉又在情理之中。抛开当事者的微观视角,从社会意义上看,这样的改革确实是一个早该如此的事,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本来,公务员统一工资制度,是《公务员法》的一个重要亮点。但是众所周知,处在明处的工资统一并不难实现。真正难以统一的,是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形形色色的津贴、补贴。同是公务员,同样的级别,干着差不多的工作,甚至同在一个机关,“肥差”与“瘦差”的差别往往十分悬殊,这几乎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天长日久,在“肥差”部门干的人,也就认为自己天经地义应该拿这么多。事实上,与“瘦差”相比,“肥差”们肥出的那一大部分,大多都是摆不到桌面上的“灰色收入”。而如果不能从机制的高度堵住这些,确保公务员的收入来源更统一,标准更透明,所谓“统一工资制度”也就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公务员因职能差别、部门差别导致收入差别,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就难以避免。
上海海关这次实行的“两卡并一卡”制度,虽然在类似的改革中步子还算是大的,但是由于其“阳光”价值只限于本机关,意义还是相当有限。试想,一个工作仅三年的一线科员,晒掉45%的灰色收入之后收入还有4500元,此前7000多元的收入水平,把大多数网友们惊得目瞪口呆。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感觉?就在于公务员的收入水平此前太不“阳光”,实在应该放在整个社会的视野下多晒一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