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福利公寓 可贵“三赢”之举

(2007-10-19 01:03:27)
标签:

时事评论

福利公寓

管理境界

三赢

良性循环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一企业为留住员工,决定投入3000万元为员工修建5栋约198套福利公寓楼,该公司的员工只要工作满三年便可月花400元~1500元入住公司福利公寓。目前,该项目已经动工,预计明年下半年员工可以拿到钥匙入住。(《广州日报》10月16日报道)

    早就听说过,在松下、丰田等世界知名企业中,员工对企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但在我们这个社会,所见所闻更多的,却是紧张的劳资关系,此起彼伏的劳务纠纷。但是,上述“企业福利公寓”的出现,却让我们看到,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中,已经有人改变了原始积累阶段的简单聚财方式,不再靠一味压低工资、降低人力成本等手段积累财富,而是逐渐敞开胸怀,开始朝着更高层次迈进了。

    企业投入3000万建福利公寓,这样的手笔虽然还属个别,但是此举的积极意义却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具体来说,我以为可用员工、企业、政府“三赢”来概括。

    从员工方面说,每月400~1500元或按揭或租金的开支,入住公司的福利公寓,而且不用支付任何首付或押金,有形的好处不用说了。更大的利益,在于得到了企业更高层次的人性化尊重。因为被尊重,员工们在工作中才能更有尊严。而从企业获得了尊严,员工才能对企业产生由衷的归属感,工作才能更努力。工资、待遇再高,也换不来这样的感觉。

    从企业方面说,开公司当然要赚钱,投资数千万建起企业福利公寓,从根本上说也是一桩求取回报的“生意”。但是,这样的生意,显然已做到了一定境界。境界体现在哪里呢?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似乎可以给出有关境界的答案:人的需求层次,是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由低到高来递进的。公司福利公寓不仅仅是一种居住的需要,更是员工们被尊重和工作价值实现的需要。投建福利公寓,正在于把握了这一理论的精髓,并充满自信地围绕“人”来做文章。先聚才,后聚财,如此领潮流之先的企业,日后跻身世界名企不会令人奇怪。

    从政府方面说,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普遍存在着一种“两极之痛”: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没有产业支撑的地区,盲目扩大中心城镇城区面积,征用土地开发低价商品房,而买房者所有的贡献就是买房的一次性消费,却基本不能为城镇创造什么,客观上形成有“城”无“业”;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却因为产业项目过于集中,需要大量劳动者,却在生活设施上无力承受人员膨胀之痛,形成了为城市创造价值的农民工不能公正合理地享受城市资源。而企业出资为外地打工者解决住房问题,不仅因为企业的管理进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可为城市化进程催生一种良性循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