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节 弘扬风尚的节点与改变现实的起点

(2007-09-11 01:16:35)
标签:

教育杂谈

教师节

教师地位

弘扬风尚

改变现实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2007年的教师节,载着激动、兴奋或忙碌来到了我们身边。笔者一位做教育工会主任的朋友,这几天总在用“忙死了”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现状: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召开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组织看望慰问生活困难的教师、离退休教师,帮助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使离岗的老教师感到宽慰,使在岗的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尊师重教,奠基未来”,上述针对性活动,对于引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进而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基础意义上把握未来,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节年年过,也有必要过出新意。但是,教师节前夕,某门户网站和某教育媒体联合进行的一项大型网络调查,却让我对教师节有了新的联想。

    调查对象按教师与非教师两个群体设置,内容涉及到对教师的评价与期待。在评价方面,教师与非教师最一致的地方有三处:一是对“今天教师社会地位”的认同上,教师与非教师最多的选项都是“一般”;二是“如果有可能,您愿意选择当教师吗?”,教师与非教师选择“不想”和“不愿意”的占了第一位。这与不久前教育部官员宣称的“教师离令人羡慕的职业还有很大差距”的判断基本吻合;三是“您认为教师目前最需要改善哪方面状况?”,教师与非教师选择“工资”的占了第一位,说明了人们对社会地位的体现形式,更认同比较实惠的经济利益上。

    在对教师的期待与教师的自我期待上,教师与非教师的差别主要有两处:一是对“教师职业的压力主要来自什么方面”上,教师最多的选择是“工作强度过大”,非教师则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前者与后者,事实上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表明了二者由于距离这个职业存在着远近的不同,在认识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是对“您认为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该向谁求助?”,教师占第一位的选择是“同事”,而非教师选择最多的是“学校”。表明了在尊师重教工作中,学校还远远没有负起公众的期待。

    不能不说,教师节应有的另一功能,在于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是通过上述网络调查,我们看到这样的促进作用目前并不明显。

    此前,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曾表示,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很多是一些体制性的问题。如何理解“体制性的问题”?今天的两则新闻似乎很能说明问题。一是广州3800名教师下月起享受货币分房;二是重庆7000教师人均获3万住房补贴。很显然,广州与重庆都是大城市,农村教师为什么不能享受?3800名与7000名也是个不大的比例,原因在于这只是区级政府的政策,其它区的教师就不该享受吗?如果尊师重教只是这样“撒花椒盐”,不能打破地区之间、教师内部身份之间的人为划线,不在教师整体队伍上拿出大手笔,老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就会遥遥无期。因此,教师节就不仅要成为弘扬风尚的节点,更应该成为改变现实的起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