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满为患的环保局能“保”什么

(2007-08-02 00:47:27)
标签:

时事评论

环保局

超编

黄宗羲定律

恶性循环

    安徽灵璧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自2003年成立到现在,正式人员已经达到73人,而其正式编制仅为21人。类似的超编,近年来几经清退,几度膨胀,甚至安排清退的县政府,也不断向环保局里“塞人”。环保局的职能,只剩下收取排污费,收来的钱给超编人员发工资,而养起的人,工资待遇比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还要低很多。(《人民日报》7月31日报道)

    有人把我国的机构改革称为“黄宗羲定律”,即历史上每进行一次改革,在人员、机构减掉一部分之后,都会再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上;再改,再上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实质在于机构改革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系统,涉及的体制、机制十分庞杂,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具有一定风险,而修修补补的“改良”,又无法触动本质,自然导致一轮又一轮的“触底反弹”。

    谁也不难看出,我们的社会运行体制、机制,掺杂着大量官场人员的利益诉求,无论怎么改,也很难触动于此。在这样的潜在理念之下,目前政府的工作机构,很大程度上根本就不是以职能来定位,或者按照职能定位了也不真正执行,而是把政府部门当作一个个养人的“饭碗”,基层社会已因此形成了两个恶性循环:

    第一个恶性循环,是体现在机构运行上。进人时要照顾各种各样的关系,就不可能设立把关的“门槛”。进人后因为经费问题待遇又很低,也不可能在工作中提出高要求。而越是这样,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就会越低,待遇就会更低。试想,200元的工资,能招到素质有多高、责任心有多强的人吗?

    第二个恶性循环——是体现在经济发展与人文理念的互动上。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不少人看不起那些“除了当官什么也不会”的人。那是因为经济发达,人们的职业出路比较多。而在经济落后地区,哪怕工资再低,进机关、吃公家饭、端铁饭碗也依然是人们的首选。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人们越往机关里挤。越往机关里挤,政府效率也就越低,经济发展越慢。

    人满为患的环保局,还能“保”什么?机构的改革成效为什么难以巩固?在我看来,关键在于类似的改革远远无法触动权力的“自肥”机制。如果我们的社会客观上留给了人们“进机关是一个轻松省力、油水很大的‘职业出路’”、而通过权力暗箱又确实可以实现的时候,谁还考虑对百姓承担什么呢?“黄宗羲定律”又怎么能不一再重演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