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库大盗的12条建议让谁蒙羞

(2007-07-29 01:02:32)
标签:

金库大盗

建议

安全管理

    邯郸农行5100万被盗案日前开庭审理,主犯任晓峰在被抓后,后悔之余,提笔写下了一份共达12条的《关于银行金库管理制度的建议》,他说“希望能阻止银行犯罪事件的再次发生”。 (《新京报》7月26日报道)

    笔者仔细看了这12条建议,几乎处处触到了金库管理的要害。不论任晓峰出于怎样的想法,都无法抹煞这12条建议的客观价值。作为一名金库管理员,任晓峰不可能不知道本单位金库管理现行制度,因而他的建议,也就不太可能是在简单地重复那些“面儿上的制度”。那么,在金库管理规章制度并不缺少的情况下,任晓峰为什么还能写出这么多的建议呢?我们只能理解为邯郸农行现行的金库管理制度太空泛、太虚化了,或者说订好的制度根本就没有落实。

    笔者在国企、三资、私企都有过工作经历,就我的感受来看,类似农行这样的庞大的国字号企业,有着一套繁复森严的官僚体制。对于基层的具体管理,高层领导根本不懂或不屑于懂的情况非常普遍。而他们所仰仗的中层干部,又大多只看领导的眼色与好恶行事,对具体管理难以倾情投入。在这种层层“视角向上”的环境下,就算有一线员工针对管理漏洞提出合理化建议,中层干部一般也是先行筛选——自认为价值不大的不予理睬,自认为价值较大的,则在向上汇报时贪为已功。久而久之,来自一线员工的责任感被消蚀殆尽。而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在这方面要比国企业强很多,一般比较注意与最基层的员工交流,重视一线的建议。而只要建议确有价值,也常常会有惊人的奖励。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国企的老板是上级任命的,而非国企的老板,或为聘用,或为自主创业,企业的管理质量,直接连着他们最痛的神经。

    银行金库的安全管理规章,竟然需要金库大盗的建议来“补漏”,不知农行的高管们做何感想。有资料表明,就在5100万元失窃大案之前,农行曾对操作风险进行过大检查,全行检查了营业机构26924个,揭露了805起违法违纪案件,处理了1904名人员,掌握了风险防范的重点。我们不知道,上述“检查”、“揭露”、“处理”、“掌握”是否涉及邯郸农行。退一步说,是否真正警示了邯郸农行。轻而易举地从金库中盗走5100万现金,暴露出这样的检查无论是“点”的选择,还是“面”的推动,都有着太多的挂一漏万,虚张声势。

    现在一提安全管理,就是习惯性地“签订军令状”。层层签下来之后,安全制度到底在基层落实了多少?高层领导是否应该考虑如何通过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交流,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