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时人员”是假新闻的很大诱因

(2007-07-22 22:15:04)
标签:

纸馅包子

临时人员

诱因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10天前,“纸馅包子”报道由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首播,后经各媒体、网站转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昨天,北京电视台在“北京新闻”节目中称,该报道被查实为虚假报道,并为此向社会深刻道歉。该报道的编导——“透明度”栏目的临时人员訾某,目前也已被警方刑拘。(《京华时报》7月19日报道)

    “纸馅包子”报道欺骗了整个社会,影响非常恶劣。出了这么大的事,媒体向社会道歉是必需的。但是笔者也注意到,近年来,凡是出现了较大的公共事件,直接责任者总是“临时工”,“正式工”们最多承担间接责任。这种现象的增多,一是在暗示临时工素质本来就低,出了错在所难免;二是昭示着这样一个现实:当今在一线干活的,已几乎全是临时工,正式工的责任只是领导、管理临时工。如今出了事,责任推给临时工是天经地义的。可同样不难想象的是,如果这个节目是真实的,且在日后得了大奖,奖金、荣誉肯定没有临时工什么事的。

    据说,在某些较大的电视台,连台长都说不清自己属下有多少工作人员,这话不会假。因为电视台下面有各个频道,各频道下面又有各栏目组,栏目组下面也许还有项目小组,而在每一层级,几乎都有自己的临时聘用人员,台长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在为台里工作,这也就不奇怪。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用人双轨制”,在电视台的表现更加突出。最苦最累、风险最大的一线,很多都是由体制外的“临时人员”来担纲。待遇没保障,如果再实行末位淘汰,压力自然也特别大,这样,泡制假新闻就有了动机基础。

    实话说,电视台的工作本身也有着很多“临时”的特点,聘用一些临时人员没什么不正常。但是问题在于,如果确属短期聘用,应该只限于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基础性工作,而不应该放手于责任重大的采访、暗访、编辑、制作等一线工作;如果是较长时间的聘用,则应纳入体制内的正式工作人员,统一待遇,统一教育管理,不应再有什么“临时人员”的概念。而在“纸馅包子”假新闻出笼时,訾某虽为临时人员,但已成为栏目组的主力编导。以“临时人员”身份之低与“主力编导”应有地位的反差来看,出事几乎是一种必然。

    面对“纸馅包子”假新闻,人们可以从道德、法制等各个角度对直接责任人予以遣责。但是请不要忘了,存在决定意识,如果用人双轨制导致的正式工、临时工观念长期得不到改变,“捞一把就跑”就很容易成为从业者的主流心态,泡制假新闻之类的事也就会层出不穷。虽然,当事者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对于电视台来说,其恶劣影响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但愿北京电视台在向公众道歉的同时,也要反思自己是否存在责任、待遇的身份歧视,是否对员工实行了一视同仁的教育、培训与管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