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不要再给乞丐定个“职称”

(2007-05-17 22:45:20)
标签:

谈天说地

行乞证

乞丐持证上岗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日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完成的一项社会调查报告显示,广州流浪乞讨者超过95%属于“职业乞讨”。据此,有关专家建议,目前“职业乞讨”大量出现、欺诈性行乞不断增多,首先要做的是规范行乞行为。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发放“行乞证”,以加强对职业乞讨群体的管理和规范。(《人民日报》5月16日报道)

    乞丐现象,既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客观原因,也有每个人有着不同“活法”等主观原因。因此,即使再富裕、再发达的国家,也都有乞丐存在。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在面对这一现象时,其出发点是不应该用各种方式使乞丐的生存越来越难,而是要想办法解决乞丐与非乞丐、行乞行为与公共秩序的矛盾。从这个意义来看,让乞丐“持证上岗”的思路,我认为是在没有把问题研究透彻的情况下,以浅表化“方便管理”的思路,做出的一种舍本逐末式选择。

    首先,一纸行乞证无法解决分类管理难题。乞丐的行乞缘由复杂多样,行乞的方式也五花八门,对社会的影响也各有不同。有的乞丐是身有残疾,有的乞丐是年老多病、无依无靠,有的乞丐是遇到临时困难,有的乞丐就是把行乞作为一个职业。而从行乞方式来看,有的是以街头示“怜”行乞,有的是以卖艺等方式“艺乞”,还有的是衣着体面、专门活跃于高档场所的“雅乞”……如果从政府方便管理的思路出发,只发个“行乞证”显然远远不够,再按上述思路细化为“初级传统乞丐”、“中级艺术乞丐”、“高级文雅乞丐”岂不更好?

    其次,行乞证挡不住“无证行乞”。众所周知,乞丐是社会上弱得不能再弱的弱势群体,即使没证,执法部门又能把他们怎样?现行的救助渠道,既不可能保其长久的生活来源,也破坏了一些乞丐的“职业情结”;而遣返之类的做法,既成本过高,又效果不佳。试想,连城市无照商贩问题解决起来都这么难,何况无证乞丐?

    让乞丐“持证上岗”,并不能真正方便管理;而从乞丐的角度说,此举也谈不上人性化——即使行乞证是免费的,但是“证”的资格门槛,多少也会给老弱病残为主的乞丐增加一些负担。换言之,一个行乞证,与社会的复杂现实相比,简单粗糙且意义不大。事实上,有关部门为乞讨者建立档案并实行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对乞丐实行个性化引导与管理、促使他们文明行乞也就够了,而没必要以什么“持证上岗”来强化自身的行政审批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