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法无据的“括号待遇”为何盛行于世

(2007-04-29 17:09:47)
标签:

领导待遇

社会不公

    在我国不少地方,一些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待遇方面“能上不能下”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享受这种“待遇终身制”的公职人员级别在放低,人数在增加,已渐渐成为一种令民众与官员疏离的特殊待遇,制造了新的社会不公。(《瞭望》新闻周刊最新报道)

    “享受XX级待遇”之类的字样,从最低的“副科级”到“副军级”、“正部级”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被老百姓戏称为“括号待遇”。从百姓的主观感情来讲,对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老革命”给予终身待遇,人们能够理解,也会从心眼里赞同。但是在“离休老干部”只减不增的情况下,那些没有这样的资历、但又手握重权的人,开始为新的“待遇终身制”寻找理由,并在于法无据的情况下,使这项“自肥”制度走出了党政机关,在所有涉公领域泛滥成灾。

    对于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待遇终身制,比较普遍被强调的理由是:为了确保公共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以及提高政府效率,就必须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公务员不能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如果国家职员与私人机构职员没有了区别,政府的存在理由都会在某种程度上被削弱。抓住这样的的概念,我们的公务员制度近年来在责任考核上创新不多,在待遇稳定上却先行一步,待遇终身制就是这种思路的产物。但是这样的思路却至少带来了两个最明显的弊端:一是片面强调了干部队伍的稳定,忽视了由此引发的社会不公,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不稳定。由此,对官员的激励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又被社会负面影响增加的工作难度所抵消;二是在业绩考核难以客观科学的情况下,过于稳定的利益预期,不仅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形成更大的惰性。

    于法无据的“待遇终身制”为何盛行于世?表面来看,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从上到下还远没有形成“尊法”的习惯;深入来看,还在于凡涉及个人及小团体利益的改革,我们的党政机关还远不具备只忧国民、拒绝“自肥”的境界。换言之,自己给自己削减待遇,那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几年前,我们破除了职务终身制,但是却没有破除待遇终身制。如今,这条“尾巴”有越拖越大的趋势。在“公平”、“法制”成为热门词汇的今天,这样于法无据的事如不尽快纠正,与此举的“稳定”诉求背道而驰,就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