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家火锅店摆出的2164桌火锅,绵延2.1公里。第三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正式开锅,北滨路上摆起了“万人火锅宴”,一夜之间迎接八方宾客达40万人次,其中10万人得偿所愿,享受到了万人同烫火锅的感觉。此外,重庆火锅标志形象等“火锅之最”也将与市民见面——高15米的火锅塔和一个跨度20米的万人火锅大牌坊。(《重庆晨报》3月21日、新华网3月20日报道)
据悉,去年重庆全市有火锅店5万多个,占全市餐饮网点62.2%,营业收入达78亿元,从业人员43万人,还在市外开店3000多个。有了这样的规模,更加上重庆火锅在全国知名度的节节攀升,搞个“火锅美食文化节”之类的活动,以进一步扩大影响,自然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当我们读到火锅美食节不过又是什么“万人火锅宴”、直径15米的“天下第一锅”、跨度20米的“火锅大牌坊”时,又实在提不起关注的兴趣了。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办节”活动有所退潮,但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却远没有从地方政府的思路中退出。尽管如此,对于文化之台怎么搭,“台”与“戏”怎样融合,不少办节的人还没有熟谙其道。其中的定位问题,细节策划问题,社会资源统筹利用问题等,都处在一个比较盲目的状态。前几年,“啤酒节”演变为“泼酒节”、以及“啤酒喷泉”的创意,都因其“败家子”做法,不仅为社会舆论广为诟病,也暴露了文化底气不足,活动策划、组织管理无人重视,办节层次太低的弊病。
火锅美食文化节,虽然是一个城市的餐饮文化推广活动,但是如果从“效果第一”的宗旨来看,还是应该遵从餐饮特点和受众为本的原则,围绕“以文化为主题,以菜肴、环境为载体,以体验为本质”的三者统一,进行组合策划和实施。而“万人火锅宴”的做法,场面是大了,壮观了,再加上几个“火锅之最”摆在那里,但却忽视了参与者的感受——万人火锅宴,除体验了热闹,能给人带来餐饮文化只能用来“品”的感受吗?
文化是什么?具体到消费层面,文化无非就是消费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讲究”。把这些“讲究”的创新、解析、体验做到了极致,文化就显现出来了。还以重庆火锅为例,其与众不同之处,决不是万人火锅宴“热闹”出来的,而是对重庆火锅一无所知者亲口尝出来的。据说,火锅美食文化节期间,正值全国糖酒展销会在重庆召开,参展客商很多。试想,如果充分利用这个难得机会,将“节”的主场分散到各大火锅店,让众多外地客商作为嘉宾,从容不迫地“品”出重庆的火锅美食,虽然场面上不会火爆,但效果可能会比“万人火锅宴”更实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