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拉动消费 难道只是涨工资那样简单吗

(2007-03-13 17:34:46)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中国生产了美国30%的消费品,但国人工资水平仅为美国的4%。”湖南省工商联副会长陈振东委员提交了一份精心准备的大会发言,以期通过提高国民工资,拉动消费,均衡经济。“不是老百姓热衷储蓄,不愿花钱,而是工资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陈振东委员认为,应该解放思想,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大面积提高国人的工资水平。(《北京日报》3月9日报道)

    其实,陈委员提到的现象早已比较严重。近年来,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进出口、投资、消费中,进出口和投资的比例一直偏大,而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而消费则长期低迷。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我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从1991年的61.8%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持续走低成为不争的事实。过度的外贸依赖,无疑使我们的经济主动性大大降低;而较快的投资增长,又因为我国“粗放型”发展思路,资源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样代价很大。所以要使我国经济安全稳定地发展,扩大内需是最应该被强化的。

    但是,不用说为扩大内需开出什么对症的药方,目前对于内需为何不足的原因,专家学者都还在见仁见智。有人认为是政府消费过快,挤占了私人消费;有的认为是企业留存收益过高,劳动力所得下降;还有的归咎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财富及收入分配两极分化。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更相信来自经济生活中的切身感受:消费不足、消费率不高的原因,简单地说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医疗、教育、住房等“新三座大山”的存在,百姓们生活中的后顾之忧还是太多,不能放开消费;由于食品安全、假冒伪劣等问题长期困扰,导致市场环境不好,市场发育不够,百姓们不敢放开消费;还由于没有合适的消费项目,无处消费。比如现在的“大件”商品,也就是房子与汽车了,可是前者让绝大多数人不敢想,后者又受使用条件的制约。百姓找不到前些年“几大件”等消费热点,内需就不可能扩大多少。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被忽略,那就是“业态垄断”或“消费模式垄断”同样在严重抑制消费。比如,如今买房只能买开发商的商品房;不少城市对交通工具实行限制,代步工具除了家庭轿车,就只剩下自行车了;通讯产品要受垄断企业的掠夺性宰割;家庭装修更是“花钱买担心,花钱买罪受”。为什么不能鼓励合作建房这样的新业态出现,刺激新的房地产市场?为什么不让新型交通工具在提高科技含量基础上的合法化?为什么不让通讯业加大产业竞争?为什么不能通过行业管理,让家庭装修业摆脱“马路游击队”的某些恶习?试想,如果这些问题解决的好,百姓的消费选择必然更多,内需不足的矛盾岂不会得到缓解?

    扩大内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资问题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更何况,涨工资同样存在着操作难题:机关、事业单位、国企说涨就涨了,在市场中“找食吃”的其他人怎么办?就业市场严重的供求失衡,涨工资又怎么可能落实到每个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