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积理而练识-马龙生评论
积理而练识-马龙生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899
  • 关注人气:7,9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短信牵出腐败大案”为何让人心态复杂

(2007-03-05 23:51:41)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去年10月份,河南省平顶山市及县区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们收到了一条短信。看过这条短信的公务员说:“短信以顺口溜对市委书记进行谩骂,对其政绩进行攻击,煽动党代表们不要再选举现任市委书记。”短信发布者被公安部门锁定为该市新华区区委书记杜欣。然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追查短信的过程中,又牵出了杜欣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1200多万元、向其行贿的官员达100多名的腐败大案。(《南方都市报》3月4日报道)

       如果说,“彭水诗案”因一起趣味短信遭追查,是当事官员滥用公权侵害私权、因而受到公众广泛同情的话,本次区委书记群发短信污蔑市委书记、干扰换届选举受到追查且“捎带”查出腐败大案一事,公众的感觉明显不再只有“是”与“非”那样简单,而是充满了疑虑与沉重。

       本来,杜欣是因辱骂短信案被查。但是却在交待短信案的同时,又“竹筒倒豆”般地供述受贿、贪污、挪用公款、包养情妇等问题。仅仅一个“短信辱骂”,即使有错能有多大?而交待出触目惊心的腐败大案,等于结束自己的政治前途,断送自己的整个后半生。作为一个区委书记,杜欣难道掂量不出其中的利害得失?这无法不让人产生联想:这么大的腐败案,到底是追查短信得到了“意外收获”,还是短信仅发挥了醉翁之“酒”的作用?

       一个区委书记,涉腐金额上千万、涉及人数上百人,尽管有着共同利益,这个腐败圈子也不可能是“铁板一块”。报道中最引人关注的一句话,就是“杜欣经不起查”。既然如此,为什么此前没人去查,偏偏是在“短信污蔑”之后,轻而易举地“查出一串”?

       杜欣这条“大鱼”的落网,当然是一件好事,人们应该为此高兴。但是,这条“污蔑短信”却不应该仅仅成为杜欣个案的引爆点。现在人们更关心的是,杜欣在短信中到底说了什么?其短信反映的内容本身,是否也像追查短信一样引起了重视。人们从常识中都不难判断,杜欣贪腐上千万,不太可能只受贿不行贿。群发“污蔑短信”等心态失衡行为,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其“投入产出比”不理想而导致的。

       杜欣在换届的敏感时刻,以一个愚蠢的做法,触怒了上级领导,导致被“高度重视”后一举崩溃的。假如抽去“换届”等特定背景和条件,现在的杜欣会是什么样?换言之,那些表面平静、官场平衡暂时没有打破、还在按潜规则办事的腐败分子还有多少?是否引起了反腐者注意?有没有办法制约他们?这,才是杜欣一案让人备感沉重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