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湖市九龙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素有“南方北戴河”之美称。按规划,将形成森林旅游区、生态农业区、佛教文化区等。然而,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却被开发商偷梁换柱,不顾有关部门的叫停令,顶风大建高尔夫球场,搞房地产开发。“度假区”成奢华地,失地农民苦不堪言。(《市场报》1月15日报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类似国家级森林公园这样的项目,政府不可能成为投资的主体,但是政府却应该是确保规划落实的主体。堂堂国家级森林公园项目,到了开发商手里立即走形变样,不仅政府的失职显而易见,而且如果深入地查,其中的腐败行为也在所难免。把项目交给开发商来开发,不等于可以让开发商随意变更规划。而变更规划又是谁批准的?经过了哪些合法程序?这应该是不难查证的。
除了政府的失职以及可能存在的腐败,我以为当前我国的政府项目,在开发的法定程序上,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完善之处。尤其在项目建设与未来经营、建设项目分解招标等问题上,没有明确规定,只凭个人意志等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政府的法人地位常常因为人事更迭或复杂的人际关系、利益关系,或因主体虚置而放弃权利主张,或因两个当事主体事实上的强弱不对等而随意毁约,从而有意或无意地淡化对开发合同的“较真”。
仅以上述项目为例,当地政府显然是把这么大的一个项目,一次性地交给了一个开发商来操作。这么做的好处,当然是政府比较省事。但是更应该看到,项目越大,到了人家手里之后,“钓鱼”的资本也就越大,政府被人挟持的可能性也越大。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政府把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与日后的经营分开招标;即使建设项目,也按照规划中的五大板块,按项目分开招标,开发商还敢这么牛吗?小政府面对大开发商的心理弱势,小政府被大开发商挟持的现象,又怎么可能会发生呢?
政府要政绩,开发商要赚钱。而当政府的政绩观只剩下经济指标的时候,二者联手就只能令弱势群体欲哭无泪了。解剖一下国家级森林公园何以变成商业度假区的案例,看看其中的腐败、失职成因有多少,错误政绩观导致失误的成因有多少,法定开发程序的失位与不完善又有多少,才是当前最有意义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