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丹“火”不由人 网友“批”之有理

(2007-01-21 21:40:44)
分类: 影视评论类——文章列表
       就在《于丹<论语>心得》在图书市场上热卖时,一个网名为“塞外李悦”的网友发帖对该书进行了批评,并指出其中14处“谬误”。这一组题为“《论语》可以乱讲吗?”的帖子受到网友热捧,不但被置顶,而且访问量飞升。(《法制晚报》1月18日报道)

       不能不说,于丹的火,决不是火在她对《论语》的研究真有多么深入,多么透彻,而是火在了她能以自身的理解,对《论语》进行了有一定文化含量的大众化解读,再加上她本人的身份、地位、口才等外部条件,更加符合电视传媒的种种审美需求,受到观众的追捧也就不奇怪了。

       类似的例子,其实俯拾皆是。笔者喜欢看央视体育频道的象棋节目。前几年,我经常纳闷央视为什么一直请张强来主持讲棋。因为无论是段位,还是在棋界的影响,张强都远远谈不上权威。后来我似乎悟出了原因:专业棋手的身份,加上年轻、帅气、口才不错,可能是他稳坐这把交椅的主要原因。毕竟,做节目不是打比赛,大众传媒不能不考虑观众的观赏心理。这一点,“塞外李悦”们大可不必不服气。换个角度看,如果真的让一个学究式的《论语》权威走上荧屏而不考虑其它条件,火起来的可能性倒不会有多大了。

       不过,我非常赞赏“塞外李悦”从学术角度上对于丹的挑战。毕竟,“美女教授”、“文化超女”等符号,只能作为“赏心悦目”而存在。于丹在大众心目中的根本价值,还只能是在学术、在《论语》上。以8000多字的篇幅,指出于丹的14处“谬误”,这对读者从多重角度理解《论语》,绝对是一件好事。

       于丹再火,人家也是有言在先,针对《论语》说的、写的,不过都是“心得”而已,从来也没说自己是权威。面对挑战,于丹除做出了“大众传播平台决定了这种讲法”之类的解释,更是坦陈自己被传媒夸大了,她的书只是给了读者一个起点。这种淡定冷静、实事求是的学者风度,同样令人赞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